E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 > 大唐:从李世民远亲到肉身成圣 > 第81章 卧底准备

第81章 卧底准备

李明这个人,向来喜欢谋定而后动。

为了报仇,能顺利的在薛举阵营的伙头军中脱颖而出,李明除了学习做面食之外,还特意准备了一样法宝。

前世的时候,因为职业的特殊需要,他对化学有过深入的了解。

例如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通过简单的配比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火药,白糖等材料,弄个“大伊万”。

农用化肥掺点白糖,就是巴勒斯坦人的“火箭弹”。

伏特加里掺点糖就是老毛子的“反坦克炸弹”。

糖,汽车烧的油,碎轮胎,加点铝粉就能弄成强烈燃烧蛋。

(所以,无论古代,现代,白糖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罂子粟(古称)里面提取出那个令中国人都恨的东西,或者从曼陀罗,草乌中提炼简易的麻醉药剂。

(这段不知道能不能过审。。。)

甚至通过化学方法提取一些动植物,可以弄出来致命毒药。

包括之前在陇西煮盐,用甘蔗炼糖,这些他都能捣鼓出来。

当然,在没有一定的势力之前,他不敢大规模做,否则做出来也保不住,只能为别人做嫁衣。

现在李明要做的,就是弄出来号称调味界的天花板,古代版的鸡精。

他相信用学来的制面手艺再加上鸡精的提鲜,只要任何人吃过,都会食髓知味。

到时候凭借这个手艺,就能在薛举那边的伙头军中脱颖而出,从而接近薛氏父子。

说起增鲜的调味品,最常见的就是味精和鸡精。

味精呢,他可以从海带里面提炼。

虽然海带在后世属于烂大街的玩意,几块钱就可以买一盆,但是在一千西百多年前的隋末唐初,还真是个稀罕货。

除了生活在沿海地区偶尔能打捞上来外,关中大部分人连听都没听说过这玩意。

所以味精,原材料不好弄,只能被李明排除在外。

而鸡精相对来说,原材料则好弄得多了。

鸡精之所以被称为调味界的天花板,主要是因为鸡肉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和肌苷酸等核苷酸类物质。

一些鱼虾,贝类和菌类里面也富含这种物质,也都可以用来制作蚝油,鱼露之类的提鲜用品。

不过在长安城里,河鲜倒是不少,毕竟隋唐的时候长安周边水脉资源丰富。

但海鲜就比较难寻了,被同样排除在外。

鸡精鸡精,原材料肯定是需要鸡。

李明吩咐伙房准备了一只老母鸡,一些香菇,把厨子都赶了出去,撸起袖子就准备开干。

先将鸡肉剁成小块,焯水后放入葱姜,黄酒,煮熟。

煮好的鸡肉捞出,沥干水分,撕成肉丝。

然后放入锅中小火干煸,烘干水分,炒至鸡肉金黄,散发香味的时候,再把鸡肉丝碾碎成肉松,磨碎成粉。

热锅凉油,蒜沫爆香后放入香菇,同样炒至水分收干,碾成碎末。

然后将鸡肉粉和香菇粉混合,放入盐,糖霜,通风晾干入罐。(其实最好再加一些味精进去。)

这样,古代低配版的鸡精就新鲜出炉了。

撒了一撮放入汤中,浅尝了一口,顿时满意的点点头。

汤鲜浓郁,又鲜又香。

这一小罐鸡精,将是他的秘密法宝。

作为内厨的管事,李明这通折腾,瞒得过别人,可又怎能瞒得了李三通。

李三通好奇的站在旁边,看李明忙活了一下午。

又是煮,又是放入锅中烘培(唐朝还没有出现炒菜,所以李三通不知道如何形容。)又是碾成碎末,累个满头大汗,最后就弄出了这么一小罐黄不黄白不白的粉末。

看李明撒了一些放入汤中,也满脸好奇的端起碗来,尝了一口。

顿时,李三通的眼睛就亮了!

这汤,口感提升了不止一筹!

“明哥儿,这。。。”李三通纲要开口询问。

李明赶紧“嘘!”了一下,对他眨了眨眼睛,笑道:“三通叔自己知道就好,这是山神传给我的秘方,不可外传出去的!”

李三通赶紧重重点头,有了这个秘方,相信再没有人能比得过他的“厨艺”。

而且这可是得自山神传授的宝贝,是可以传家的好东西。

哪怕就算日后离开了秦国公府,靠这个秘方,开个酒肆饭馆,也能保子孙后代吃喝不愁。

—————————

面食铺子店主叫郭忠,带着一家子人,跟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