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第107章完结

第107章完结

【但是除开前面的选本,我们站在文本的本身来看一下,“采菊”之句是陶渊明想要的一个生活场景,而“望南山”是不是也会是他想要的另一个场景呢?】

【与前文联系一下,便是隐居之后,可以 于东篱之下采菊,可以于东篱之旁遥望南山。^墈¨书~君, .勉¢费?岳~读_好像这样解释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东晋。

颜延之都被女子这繁多的引用给说胡涂了。

他以为自己与元亮熟识,当更加清楚他的想法,可是如今他却也不止该望还是该见了。

“元亮,见之或望之?”

陶渊明笑。

“见望如何?闲时闲坐而望之,忙时有暇而见之,有何不可?”

或见或望,那都是他的生活,无不可。

他想女子当也不会给出定论,一般女子言有争议之处都是以中立之态度。

果不其然。

【不管是见南山还是望南山,三月认为都没有错,此两种都能勾勒出陶渊明悠然的心情。】

她说着手中还拿起了桌上的一个手办。?l^u\o¨l.a\b+o*o+k′.¨c!o^m?

小人陶渊明站在菊丛旁边,手中握着一把黄白相间的菊花,抬头看着远方,不知是偶然瞥见,还是刻意遥望,他眼中泛着光,看到的不止是南山之景,仿佛还有充满了希望而没有烦恼的未来。

【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一句稍微有点抽象,个人感觉不能直接进行翻译,当然你想直接翻译也没什么关系,开心就好。】

【看到此情此景,心中各种感受,想要说点什么却又想不起来,罢了,就这样,心之所至就够了,管它其他的什么呢,就像是做了一个美梦,醒来时仍旧沉浸在那种心境之中,梦的什么似乎没那么重要,美梦所带来的身心上的愉悦反而更加重要,这样解释也挺好。】

【但三月个人认为此句的“忘言”并非是真的忘了,就是无从说起罢了,陶渊明想将从中体会到的真谛说出来,但却又发现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所以留下这么一句,或许连他自己每次看到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即便它有既定的符号意义,但是随着时间变迁,能在千万人心中留下千万种解释。?E-Z?暁-税_枉^ +勉?废+粤!渎·】

【这就是为什么咱们现在的机器人可以进行各种创作,但却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的原因,因为符号不变,但人心中的真意会变。】

东晋。

陶渊明挺认同女子前面的话的。

一切顺其自然最好,连自己内心的想法都要因他人而改变。

那生而为人便也没了意义。

但后面从符号意义开始他就有些听不明白了。

不懂符号意义。

但人心不同,看到同一种景,同一首诗的感受也会不同,这是对的。

而后面的机器人是什么他闻所未闻,无法取代人,那是什么,是傀儡吗?

傀儡竟还能作诗作文?

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

是了,每人心中真意不同,理不同。

有真理有邪理。

所以应该存天理即真理,而灭邪欲也!

此乃人生之真谛!

【接着我们看看《饮酒》其十七吧,这首诗主要是针砭时弊之作。从《诗经》开始,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大多遵循着“诗言志”的原则,每次一跑偏都会有人给拉回来。】

【这首诗的讽刺之意是比较足的。】

【首先“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这两句咱们一看就想起了一位老朋友,那就是屈原。“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女子讲了陶渊明,他们许多人都对那隐居之事有了点兴趣。

跟屈原共事的几位大人甚至约好了等年迈之后相携而隐,他们还劝着屈原一起。

而且已经想好了院中要种哪些花花草草,还有橘树也是必备的,搞得屈原哭笑不得。

但屈原也不是没有心动,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谁不喜欢呢?

只可惜他们现在还有更重要的家国大事要做,隐居,还早得很呢。

【屈原一向是高洁之士的代表,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之间,因为他的爱国精神与才华,所以获得了无数人的推崇,而他笔下的各种香草美人也一直为人所引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