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在城下,留下了数千具尸体,终于鸣金收兵,狼狈退去。
城头之上,也己是尸横遍野,幸存的守城军民,人人带伤,个个浴血。他们赢得了第一天的胜利,但代价,是惨重的伤亡。
阎应元拄着那把早己砍得翻卷了刃口的朴刀,站在插着大明旗帜的城楼上,看着远处重新集结的、无穷无尽的叛军。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他们守住了第一天,但他们能守住第二天,第三天吗?
全城军民,在短暂的胜利后,没有欢呼,只有沉默。他们默默地收拾着战友的尸体,加固着残破的城防,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燃烧着一种名为“不屈”的火焰。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坚持,能有多久。他们只知道,只要他们还活着,江阴的城头,就只会飘扬着大明的旗帜。
---------------
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忠义西》中提到阎应元:
“阎应元,字质明,江南江阴人。崇祯中,为江阴典史。顺治二年,大兵下江南,应元率义勇守城,凡八十一日,城破,死之。”
黄毓祺为江阴贡生(身份显赫,家资丰裕,人称“黄半城”),与其弟黄毓礽以诗文闻名,擅古文辞,性格豪迈。崇祯壬午年(1642年)以乡试副榜贡入京,受公卿礼遇。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后,他于顺治三年(1646年)与生员徐趋在江阴行塘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匿寺庙继续谋划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