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后装线膛炮的技术基础,后装线膛枪的研制便显得顺理成章。\优-品·小~税*网/ -耕^歆_嶵¨全^这并非什么天大的难题,核心不过在于击发机构与弹药的设计。传统的前装滑膛枪己经远远不能满足战场上的精度和射速需求,而陈东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对此有着天然的优势。
他坐在一张粗糙的木桌前,手中握着炭笔,在羊皮纸上飞快地勾画草图。几根线条交错之间,一个完整的结构轮廓己然显现。几个经验丰富的工匠围在他身边,神情专注,目光紧随着他的笔尖移动。屋外是连绵细雨,檐下滴水声不断,但屋内却一片寂静,只有炭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关键是要让子弹从后面装进去,而不是从前面一点点塞进去。”陈东抬起头,语气坚定,“这样不但装填更快,也不容易卡壳。”
工匠们听不懂“卡壳”是什么意思,彼此交换了一个疑惑的眼神。¢幻·想\姬/ \已.发+布_罪?歆/璋.截¨但他们看到图纸上清晰的结构,再结合陈东用木棍在地上比划的动作,渐渐明白了其中奥妙。年长的工匠赵师傅蹲在地上,手指摩挲着地面刻出的线条,喃喃道:“这样一来,火药不就更紧凑了?不会漏气?”
“正是如此!”陈东点头,“密封性好,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就能完全作用在弹头上,威力自然更大,射程也更远。”
“击发装置可以用弹簧带动撞针,撞击雷酸汞点燃火药。”他说着,拿起一块黄铜片,敲了敲,“这里就是击锤的位置,连接弹簧,扣动扳机时释放,击打雷酸汞产生火花。”
雷酸汞是什么,一个葡萄牙工匠说他会制作,于是赏赐了这个葡萄牙工匠,由他研发。·0+0¢暁_税-枉- _已_发-布_醉,歆-蟑.结~
赵师傅皱眉思索片刻,点头道:“这原理倒是不难,只是要精细打磨,否则容易失灵。尤其是那个弹簧,得有韧劲儿,还得耐得住高温。”
“没错。”陈东笑了笑,“所以得用好材料。子弹头用铅或者黄铜都可以,软一些更容易嵌入膛线,提高精度。至于弹壳,必须用黄铜,延展性好,密封性强。”
他边说边画,很快一张完整的图纸便呈现在众人面前:弹壳底部有底火,子弹头嵌在弹壳前端,整体紧凑精致。工匠们看着图纸,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武器雏形正逐渐成形。
“这东西……能行吗?”一名年轻的工匠低声问,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
“当然能。”陈东语气坚定,“你们只要照着做,我保证它比你们见过的所有枪都准、都快。”
几名工匠对视一眼,随即开始动手。他们先用黄铜打造弹壳,再熔铸铅制弹头,小心翼翼地将两者压合在一起。随后又对枪管内部进行膛线加工——螺旋状的沟槽被一一刻出,深浅均匀,排列整齐。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测量、修整,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赵师傅亲自操刀,手持一把特制的刻刀,缓缓推进枪管内壁。他的额角渗出汗珠,眼神却格外专注。每完成一道膛线,他都会轻轻吹去碎屑,再用一根细铁丝探入检查是否光滑无阻。
几天之后,一把崭新的后装线膛枪出现在众人眼前。枪身沉稳,金属光泽冷冽,握柄贴合手掌,扳机灵敏。它静静地躺在木桌上,仿佛一头尚未苏醒的猛兽。
“试试看。”陈东低声说道。
赵师傅点了点头,接过枪,走到院中空地上。远处树干上绑着一块破布作为靶心。他动作利落地打开后膛,将一颗子弹装入枪膛,然后合上枪机,发出一声清脆的咔哒声。
他屏住呼吸,扣动扳机。
燧石瞬间迸发出耀眼的火花,火药轰然引爆,子弹呼啸而出,在远处的树干上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小孔。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紧接着,工匠们爆发出一阵欢呼,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惊喜。
“准!太准了!”有人激动地跳了起来。
“这威力,比咱们以前做的任何一杆枪都强!”另一人拍着赵师傅的肩膀,兴奋不己。
陈东站在人群后方,望着那道弹痕,嘴角微微上扬。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树干上,心中却己开始思考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弹簧的回弹速度还不够快,击发延迟仍可优化;弹壳的密封性虽好,但制造成本太高,需要寻找替代材料……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