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攻打越南,陈东就不去了。+p?i?n_g+f,a¢n¢b_o~o.k!.~c_o^m,毕竟作为一个首领,如果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那不用等到推翻满清,他自己就得先累死。他深知自己是个穿越者,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眼界和知识,真正该做的事情是把握方向、制定战略,而不是亲自冲锋陷阵。
可话虽如此,真正放手却并不容易。站在议事厅的高台上,望着下方一众将领和文臣,陈东心中仍有一丝犹豫。那些熟悉的面孔中,有人目光坚定,有人神色紧张,更多的是带着一丝仰望与敬畏看向他。他知道,这些人己经习惯了听从他的命令,而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视为不可动摇的权威。
但这一次,他必须退后一步。_如/闻′王^ \更~辛¢醉~全`
“我不会随军出征。”他在会议开始前就斩钉截铁地说道,声音不大,却如锤击在铁板上般清晰有力,“我们需要一个更高效的决策系统,而不是依赖一个人的判断。”
于是,他正式宣布成立内阁,由十位政务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官员组成,负责处理日常政事;同时组建军事委员会,也是十人,专门统筹全国军务调度与战时指挥。
这并不是简单的权力下放,而是制度化的开始。陈东知道,单靠个人力量撑不起一个国家的运转,只有建立起一套稳定、有序的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支撑起未来的战争机器,以及最终取代旧秩序的新政权。
而在军事方面,为了快速拿下整个越南,他亲自制定了多线进攻的战略方案。~6/吆¢墈,书_蛧- ′庚`歆,嶵~哙¨五个军团分别从五个不同方向出发,沿着边境迅速推进,形成包围之势。这种打法并非莽撞,而是经过情报收集与地形分析后的精准部署。五个方向既互为犄角,又各有独立目标,确保了灵活性与攻击效率的结合。
“你们去打天下,我在后方给你们铺路。”他对即将出征的将领们说道,语气里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五路救活军主帅洪宝,年仅二十,却己在军中崭露头角,英气逼人。他身材高大,眉宇间透着一股少年人难得的沉稳与果决。他虽年纪轻轻,却并非靠裙带关系上位,而是实打实地从军校层层选拔脱颖而出,一路拼杀而来,血战无数,才坐上了这主帅之位。
而他手下的几位将领,也个个不凡。第一路军统领杨清,十九岁,出身寒门,自幼习武,性情刚烈,素有“铁面”之称;第三路石开,十六岁,是几人中最年轻的,却也是最狠的一位,作战时如疯似魔,敌人闻风丧胆;第五路萧贵十八岁,第六路李成亦十八岁,第七路朱明十九岁,皆是从军校千挑万选出来的将才,少年英才,意气风发,个个带着一腔热血与野心踏上征途。
他们各自率领着一支奇特的部队——前面是两千俘虏敢死队,这些人都曾是罪犯或战俘,被赦免后编入军中,只求立功换取自由,因此战斗起来毫无顾忌,冲锋陷阵如同猛兽出笼;其后是三千正规救活军,身披铁甲,手持长枪弓弩,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最后还有一千民兵压阵,虽然不是职业军人,但也都经过长时间的操练,熟悉战场节奏,能攻能守。
更令人胆寒的是,这支军队装备精良,俘虏敢死队虽为囚徒,但武器盔甲齐全,甚至不输正规军;救活军则配备土炮和“没良心炮”,这是一种以威力著称的简易火器,一旦点燃,震耳欲聋,烟尘滚滚,杀伤力极强,往往能在敌阵中撕开一道血肉横飞的缺口。
洪宝站在山头,远眺南方,目光如炬。他知道,这次南下,不仅是为国开疆拓土,更是为自己、为身后这数万将士搏一个前程。那些俘虏想换自由,那些少年想搏功名,那些民兵想保家卫国,而他,要打出一片天地来。
“出发!”他一声令下,号角齐鸣,战鼓震天,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越南边境进发,旌旗猎猎,杀气腾腾。这一战,注定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