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县试的原因,今日的县衙格外的热闹。
这大康朝的科举,与王春生所了解到的科举有些不同。
大康朝虽然也分为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等五个级别。
但这五个级别的考试,是在同一天进行的。
在地球上,参加完县试后,可能过个一两年才会有府试,还有在过上几年,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但在大康。
今年过了县试,成了童生,明年同一时间,便能参加府试。
同理。
府试过了的第二年,便能参加乡试。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局面。
那就是有人最快五年便能从县试一路杀进殿试,最后被钦点为状元。
虽然这种概率很少。
毕竟。
县试第一名才能参加府试,府试第一名才能参加乡试,乡试的前十名,才能参加会试以及殿试。
没达到要求名次的,只能第二年继续努力。
而能在五年内考取状元的,朝廷都会极为重视。
此刻。
县衙外早已聚集了大批考生,有年过花甲的老者,也有七八岁的稚童。
不管年岁如何,今日所有学子都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拿到县试第一。
“哟,这不是刘兄吗?今年这县试第一,怕是非你莫属了吧?”
“呵呵,这县试第一,自然是非刘兄莫属,我等再次提前恭喜刘兄了。”
县衙门口的白玉石狮子前,一群年轻考生聚在了一起,相互寒暄着。
那位被称为刘兄的学子,听到周围的恭维声,很是得意地挥了挥扇子。
“诸位莫要捧杀在下,那县试第一花落谁家还尚未可知呢!”
虽是如此说,但这位刘兄的脸上,却是充满了自信。
他已连续参加了三次县试,对县试的各种规则了如指掌。
而且。
如今还收到可靠消息,提前知道了县试的题目。
为此,他还花了大代价找人写出了答案,就等着今天一鸣惊人了。
“呵呵,吹牛也不是这样吹的!”
“他刘昌吉能得县试第一,我给他跪下磕头都行。”
“呵呵,刘昌吉,你怕是没听过《春望》这首诗吧?”
“听说那《春望》的作者王习宴也要参加县试,你这第一,怕是没戏咯。”
有人的地方自然有竞争。
另一伙附近的年轻学子,见刘昌吉如此得意,自是免不了要泼些冷水的。
“什么?”
“《春望》的作者,竟然还要参加县试?”
“真的假的?”
一些不知情的学子,瞬间哗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