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概能产多少物资,对方大概是弄清楚了,否则,万不可能如此。
“陛下,难道真不可尊重些吗?”
苏门答腊悲愤讲道,他还想要为自己的国家争取一些利益。
李承乾却恍若未觉:“朕正是对于尔等尊重,才给了这次谈话的机会。
否则,将高句丽给吞并,大不了分个皇室宗亲、或者功臣在那儿做节度使,统领高句丽全境。
十年、五年换一轮,每年输送上来的利益,会比尔等输送给大唐的朝贡之物少?”
此时,苏门答腊心中的那块石头才彻底落地,他知道,自己在对方面前完全是被扒光了衣服的状态。
整个人无神的跪在地上,失魂落魄了半晌,才再度开口。
“陛下,不知大唐需要何等利益才满足,要不您说?”
“朕说?那不就变成了以上逼下,放心,尔等只要老老实实加一些就行。”
李承乾没中了对方挖的这个坑,现在齐聚于长安城的外邦使节可不止这两位。
沉默了半晌,苏门答腊才再次鼓起勇气。
“陛下,要不就将之前的朝贡之物翻个十倍,不知大唐帝国可否满意?
高句丽作为帝国在外的屏障,始终还是要发展自身的。”
“翻十倍?唉!”李承乾也是沉默半晌,自然知道高句丽那边,此时是一团乱麻。
大唐在父皇治理了一二十年的时光,也才做到大部分百姓不被饿死。
高句丽那边,可没有如父皇一般英明的君主,此时大部分百姓,可能连这个寒冬都过不去。
因此,也就顺势借坡下驴。
“好,既然尔决定要翻十倍朝贡之物,那就十倍。
说实话,高句丽那边的老山参、虎等,都是昂贵的补品,在高句丽国内,肯定没有多少人能够消费。
但是大唐这边的市场,绝对可以将尔等从深山老林中找到的那些猎物、老山参全都给消化掉。
如此一来,也可以用大唐的物资去缓解尔国内的窘境。”
听了这话后,苏门答腊茫然抬头,等他思量清楚,这于国家而言的确是好事。
惨白的脸上才恢复了些许人色,一抹笑意浮现在嘴角,只不过怎么看、怎么假。
强行挺起精神,双目首视李承乾,却又有些小心翼翼。
“多谢陛下,只是那些东西在大唐这边,真能够换取物资?”
“放心,只有尔等将除了朝贡之物的部分,送到大唐境内。
朕就以官方的价格,给尔等全部收购。”
他也想过,派人将高句丽拿下,这些所谓的朝贡之物,不就成自家的了吗?
可谁让如今自己掌权还未稳,所以也只能随便抛出一个不咸不淡的条件,将对方给拴住。
要知道,他有选择。
苏门答腊或者说整个高句丽,可没有选择。
另一边的松赞达拉,目睹了高句丽使臣的遭遇,不待这位年轻的皇帝开口,便主动上前两步拱手。
“陛下,臣吐蕃愿意将朝贡之物翻十倍,不,翻十二倍。”
嗯,李承乾十分满意点头,也省了废一番口水。
可还是故作推辞:“这,朕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吐蕃那边,尔等真能做到?
吐蕃国内的情况,与高句丽国内的情况似乎是不一样。
高句丽始终还是如大唐一般,有着最高的统治者。
吐蕃国虽然松赞干布也是贤明无比,可他是由好几股势力,共同推举出来的。
朕探子所探知的消息,那些大势力他只掌控了一半多一点,不会出现异样的情况么?”
松赞达拉心中一惊,大唐皇帝怎么知晓国内的情况如此清楚。
此时他也没有继续思索的空间,赶忙回道。
“陛下,在臣来大唐之前。
吐蕃,在国主的决定下,就己经基本统一。
那些不愿意配合的家族,也被剿灭。
放心,绝对如同高句丽般,毕竟没有谁能与帝国死磕。”
李承乾十分满意,只是还往后面补了一句。
“若是如此,那就最好。
尔等那边牦牛挺多,养殖业应该也挺发达”
“养殖业?”
松赞达拉有些皱眉,不知道皇帝说的是啥。
“就是养牛羊这一类,朕也不厚此薄彼。
只要吐蕃每年朝贺之物给足,也可将所养的牲畜押送到大唐境内,亦可以换成万般物资,去滋养那边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