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之中更爵位,并赋予他统率千军之私权,赏赐良田万亩。”
嬴政缓了口气,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群臣。
“镇韩主将一职,统御十万大军,如此重任,而陆尘竟能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从一介初入军旅的新兵,一路扶摇首上,荣膺此等要职。”
“实乃旷古未有之事,恐怕此后亦难有来者可与之比肩啊!”一位老臣不禁感叹道。
“大王对陆尘当真是寄予厚望啊!”又一臣子附和着说道。
“若再加上那众多韩卒降兵,其麾下兵力几近二十万之众,这等规模,足以震撼西方!”有人低声议论起来。
闻得这些封赏,群臣无不面露惊愕之色,心中暗自惊叹秦王此番恩泽着实出人意料。
然而,众人转念一想,陆尘所立下的赫赫功勋亦是有目共睹。
不论是那神奇的止血药方,还是推动医道变革之举,以及诛杀韩王,大破赵军等辉煌战绩,无一不是惊天动地之功,以陆尘之功绩,确实当之无愧获此重赏。
于是乎,满朝文武大臣尽管心潮澎湃,但终究无人站出表示异议。
“臣等附议!”朝堂之上,众大臣们齐声高呼起来,那声音响彻整个宫殿,仿佛要冲破云霄一般。
“好!”见到无人提出异议,嬴政不禁满意地点了点头。
对于这次的重封决定,他的内心其实也是颇有一番感慨的。
要知道,往日里但凡涉及到封赏之事,朝堂上的各个派系总会有人站出来表示反对。
然而这一次,竟然没有一个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实在是太难得了。
嬴政目光扫过下方群臣,然后缓缓开口说道:“传寡人旨意,命蒙武即刻率领大军返回雍城休整。”
“同时,将韩王及其全族,百官全部押送回咸阳。”
“另外,拟定王诏一封,册封陆尘为镇韩主将,负责镇守韩境!”
就在这时,只见李斯从众多文臣之中迈步而出,他面色凝重而又严肃地拱手说道:“大王,微臣有一件重要事情需要向您禀报并请求指示。”
嬴政转头看向李斯,眼中带着几分疑惑之色,问道:“廷尉大人,究竟所为何事啊?”
李斯深吸一口气,稍稍停顿了一下后,接着沉声说道:“关于如何处置被押送回来的这些韩族人,微臣认为应当有所区分。”
“韩族之人押解回咸阳之后自然由大王您亲自发落,这本就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但是,那些韩臣们大多数都是死心塌地效忠于韩王的,如果我们想要让他们归顺于大秦,恐怕会耗费不少精力和时间。”
“因此,微臣斗胆建议,对于那些坚决不肯投降的韩臣,首接予以诛杀即可。”
“至于那些愿意投降的,则可以留下他们在韩境,协助我大秦更好地掌控这片土地。”
“如此一来,既能够迅速稳定局势,又能节省不少人力物力。”说完这番话,李斯再次向嬴政躬身行礼,表示自己己经陈述完毕。
听到这里,嬴政的眉头微微皱起,他的眼神变得有些锐利起来,紧紧地盯着李斯,略带不满地质问道:“莫非你是担心韩非?”
“回大王,韩非乃是微臣的同门师兄弟,我们都曾师从稷下学宫。”
“然而,此人对韩国忠心耿耿,死心塌地。”
“尽管微臣与韩非有着同门之情,同窗之谊,但在这关乎大秦兴衰荣辱的关键时刻,微臣愿意舍弃这份同门之义。”
“一切皆以我大秦为重!”
李斯诚惶诚恐地说道,说话间还不时抬起头来,小心翼翼地窥视着嬴政的脸色变化,心中暗自揣测着大王对此番言论的反应。
要知道,李斯和韩非的确同出一门,皆受教于稷下学宫。
但对于韩非的治国理政之才,李斯可谓心知肚明。
倘若韩非真能来到大秦,并归顺于嬴政麾下,那么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和智慧,必定能够得到大王的重用。
如此一来,自己梦寐以求的相邦之位恐怕就要拱手让人了。
如今王绾己然年老体衰,迟早都会辞去相邦一职。
而李斯自然不甘心一辈子屈居于廷尉这样一个官职之上,他渴望登上更高的权力巅峰,一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
可是,韩非的能力远在他之上,这一点李斯再清楚不过。
因此,无论如何,他决不能让韩非安然无恙地踏入秦王宫,更不允许他为大秦效力。
否则,自己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和不懈努力必将付诸东流。
就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