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元年三月,渔阳郡
春风尚未完全驱散北地的寒意,但渔阳广袤的平原上,已是一片前所未见的、充满力量与希望的沸腾景象!
成片新垦的沃土上,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小麦粟米。-白!马?书!院` *追/蕞-薪′彰?节+大片大片深绿色的、秧苗茁壮的土豆田铺展至天际线,翠绿的叶片在春风中摇曳。
另一侧,株株壮实的玉米苗,贪婪地吸收着阳光和邵明珠命农官精心调配的“土肥”。农人们脸上洋溢着笃定与喜悦,按照“农会”发放的《新作务要》手册精心侍弄着这些“金疙瘩”。三年精心育种,无数次失败改进,来自邵明珠手中的“祥瑞”,终于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深根,即将迎来它震撼北方的第一次丰产!粮仓将满,军心民心前所未有的安定!
田赋改革也效果斐然,邵明珠取消了人头税,改为按实际拥有土地面积来划分等级征土地税!加上土豆玉米的高产预期,拥有小片土地的自耕农不再被沉重的丁税压垮脊梁,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而大地主(多为邵明珠军功授田的新贵)因占有大量田地,也缴纳了相应丰厚的赋税,充盈府库。真正的“藏粮于民,收税于富”!
城郊巨大的工坊区,不再是零星的手工作坊。高耸的烟囱(已用于砖窑、大型锻造炉)日夜不息喷吐着淡灰色的烟雾,那是工业时代初临的呼吸!铁锤与砧板碰撞的巨响、齿轮啮合的嘎吱声、水流驱动的水轮纺纱机的哗啦声……汇成一首充满金属质感与力量感的交响!
军械工坊戒备森严的区域内,水力锻锤规律地捶打着烧红的铁胚,火花四溅。一队队光着膀子、肌肉虬结的工匠,在赵翔改良的生产流程下,高效地铸造着火铳的铳管,铆接组装着新式板甲!淬火的硝烟味弥漫空气。这里的产出,武装着邵明珠手中的虎贲之师!
新式纺织工坊内,由赵翔改良的大型水力纺纱、织布机正在疯狂运转!从渔阳郡以及周边各县征募的大量妇女身着统一布衣,熟练地穿梭于轰鸣的机器之间!雪白的棉纱、细密的麻布如同流水般从机器上倾泻而下!效率是旧式织机的十倍、百倍!彻底解决了军需被服和民生物资的原料问题!
而成衣厂内大量经过简单培训的妇女,按照标准图样和工序,流水线作业!将军械坊和纺织坊的产出迅速转化为成套军服、民衣!四个时辰工作制(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中午休息一个时辰) 及相应工钱,让女工们充满干劲,更让大量家庭收入倍增!
陶瓷厂、琉璃厂、酿酒厂、家具厂,砖厂等依托本地丰富的煤、铁、陶土、木材等资源,一个个标准化、规模化的工坊林立。^墈?书`屋¨小^说^王¢ ¨首!发_邵明珠照搬后世管理经验:基本工资+计件提成、工长负责、质量奖惩、定期检修……将渔阳打造成辐射北方的制造业中心!精美瓷器、透亮琉璃、醇香白酒、新式桌椅……源源不断产出,供应官府、军队和日益富裕的市场!
在不远处连绵的山丘下,大型露天煤矿、铁矿已初步实现水力排水、轨道矿车运输(木轨包铁)。矿工们采掘着黑色的“乌金”和赤红的铁矿石,保障着工业与军械锻造的能量源泉。硝石矿、硫磺矿亦有条不紊地开采着,它们是火药和化肥不可或缺的材料。
南临的渤海之滨,新修的码头一片繁忙。不仅运输渔盐,更将渔阳产的布匹、铁器、白酒、瓷器运往幽冀各郡、甚至江南以换回丝绸、茶叶、粮食等补充!商船穿梭如织!
渔阳郡太守邵续指着眼前宏大的景象,声音难掩激动:“国公爷!您看!如今这渔阳,真如您当年所规划,成为了咱幽冀的脊梁!钱粮足,军械利,百业兴,人心稳!”
他继续如数家珍:
“人口重新统计完成!去岁末已达八十万口(含工坊、军营及附属人口)!远超其他各郡!工坊林立,已吸引全郡近三成壮劳力及五成健壮妇女!田里新粮长势喜人!郡库充盈!”
“更别说!真定侯那‘火水车’(蒸汽机试验机)上月最后测试成功!虽然还不稳定,只能抽水和带动小机床,但侯爷说,假以时日,定能替代水力、畜力!届时……渔阳将再脱胎换骨!”
邵明珠骑在高头大马上,看着这充满生机的景象,眼中闪烁着锐利而欣慰的光芒。渔阳,就是他按照蓝图打造的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试验田!是他争霸天下最坚实的后盾!这里汇聚了他带来的所有超前技术与制度精华!他点点头,对邵续道:“兄长辛苦了!渔阳能成今日局面,兄长运筹调度,功不可没!”
邵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