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没有那些忧愁,若是当世有屈原、陶潜之流。*咸¢鱼_看^书¨ !哽·薪`醉_哙+他们又何须追忆古人?
东晋。
一时间,陶渊明有一种自己将要被遗忘的感觉。
因为那幕中女子所处的后世年代看起来实在是太美好了。
他们那般美好为何还要来追忆他们呢?
不,似乎也不是追忆。
第106章
李清照
【在这段时间里,李清照还写过一首记梦诗《晓梦》,这首诗能看得出来是受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影响,但是李白的诗仙风道骨,其中有着昂扬之志,而李清照的诗笔意虽仙,但更多的是无奈叹息。】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还真没想过拿自己的诗与李白的相比,故而听到这话她还吃惊了一下。
原以为幕中女子或许会说些自己的诗不如李白的点,但没想到只是这么简单地评价了一句就没说什么了。
而这评价李清照是认同的,李白诗句中的昂扬志向是许多人都没办法表达出来的,能说她的笔意仙已经是对她的记梦诗不错的评价了。~墈^书~屋\ ?勉+废′粤′黩^
评价就该如此客观,好过张口胡言,随意贬低。
【也有人说这首词是她南渡之后的作品,我们可以一起分析一下。】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正所谓晨钟暮鼓,拂晓前随着清晨疏朗的钟声,诗人又进入梦乡,飘飘然登上了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在途中有缘见到了安期生,而且还邂逅了萼绿华。安期生和萼绿华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听闻她这诗是受了自己的诗的影响,李白就也忍不住与之相对比。
他很奇怪此女的词与自己的诗句完全搭不上边,怎么能受自己的影响。
幕中女子讲过的有关他还未创作过的诗句他都已经将其记了下来。
但根本不用怎么对比,只听这几句,他便已觉得不同了。
若要说影响,大抵都是记梦,都是上天,都是遇见仙人罢了。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白`马~书-院¢ /耕¨薪¨醉\筷-”秋风十分猖狂,吹遍了那太华峰的玉井花,这个玉井花是传说中的一种莲花,食之可成仙,韩愈有诗云:“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这显然是夸张句,成仙什么的也都是假的,那把一些所谓神物夸张化就不足为奇了。】
唐,元和年间。
韩愈眉头一蹙,这首诗啊。
幕中女子这样说,不会让人觉得他追求长生之道吧?
他一向不信佛道,这首诗的这句话并非重点。
因为他在最后写了“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之句,什么时候能摘其果实,便种遍天下池塘,这只是他对天下人的美好期望,也是希望众人能时刻谨记造福天下人。
幕中女子所说成仙是假的,韩愈也是信的。
他认为神鬼无形无声,与佛道无关,也不是凭借外物就能成佛成仙的。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又来了,幕中女子又说成仙都是假的了。
嬴政已经下定决心了,若女子不说出个所以然来,他是绝不会相信的。
虽如此说,但他心中早已动摇,遥想自己先时所见所闻一些神技,不过是手底下的人夸大其词在他面前邀功罢了。
这些日子他都没有召见那些术士,倒是办了不少正事。
而现在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出海的徐福身上,徐福不要让他失望才好。
【古往今来追求长生的人数不胜数,有真的相信可以得道成仙的,也有并不是那么相信只是借此逃避现实的,但不管是哪一种,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看的话,修仙文化的存在有好也有坏,大多数沉迷于修仙的帝王,最后都会无暇顾及自己的国家,只一味追求长生而导致社稷不稳,最后晚节不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仙文化一路传承下来带给整个社会的却也并不全是坏的影响。】
嬴政感觉自己被一柄无形的剑刺了一下,这幕中女子说的是他吧?
但是即便幕中女子说的都是真的,嬴政也有把握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就算是追求长生,他也照样能守住自己的江山社稷。
在他看来扶苏就是太过于优柔寡断,但现如今因为巨幕的出现他显然深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