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二人是好友。`微`趣^小,税·网! ′免\废_越¨黩_
【其一就写了他与贺知章的初识,“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四明这个地方出现过一个狂客,那就是风流的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在长安见面时,他唤“我”谪仙人。】
这贺知章看着老老实实的。
听说是少负诗名。
她也了解了贺知章私底下并非表面这般老实。
竟被称为狂客,这倒是她没想到的。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当时是很爱喝酒的酒仙,现如今却已变成了松下尘土,“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每每想起金龟换酒时,只能忆往事、泪沾巾。】
【这事情主要说的就是当年李白进京认识贺知章时,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诗特别欣赏,和李白一起喝酒,但是忘了带酒钱,于是就用皇帝赏赐的金龟配饰付酒钱,据说还险些因此而获罪,这也能从侧面 表现出贺知章与李白之间的随意而不拘小节的相合的性格。】
武则天险些笑出声来。
贺知章这胆子倒是大,竟敢把御赐之物充当酒钱,那获罪也是他罪有应得。!鑫+顽?夲_鰰,戦/ ,醉·鑫-章′踕~耕-辛`筷¢
【然而忘年交虽好,别离也往往来得比较早,即便贺知章已经是高寿了,离世时已经八十多岁。】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当然记得那时的事情。
若是没有贺知章,就没有现在的他。
贺监给他的鼓励,让他在长安不至于像一只没头苍蝇。
是贺监给了他足够的信心。
只可惜……
可惜没能再与贺监共饮一壶。
【好在李白也并不是只有贺知章一位,崔成甫也是李白的朋友之一,公元746年,天宝五载,崔成甫被贬谪湘阴,写了《赠李十二白》。”】
崔成甫?
李隆基微微挺直脊背,又发生了何事?
这人为何会被贬?
当真是多事之秋啊!
【“我是潇湘放逐臣,君辞明主汉江滨。“我”是被放逐到这个地方来的罪臣,你这么一个谪仙人竟也辞别明主到了这汉江边上,“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看^书′屋~暁′说*网· /埂′薪+醉_全?”“我”常常都想着去天外寻求太白金星得以赐福,如今却没曾想在金陵捉到了你这个酒仙人。】
李隆基挑眉。
这话说得倒是不怎么难听。
就算被贬在外还是称呼自己为明主。
罢了,若是他的罪责不重,那便不贬了。
现在一想,似乎很多时候的治罪都没那么有必要。
【这首诗读着简单,不过是一首寒暄的诗,但是呢咱们结合赠诗背景,幻想一下当时两个醉酒失意之人,在一起惺惺相惜,醉酒赋诗的场景,就能体会其中意境了,语句之中也能体现出崔成甫对李白的夸赞。】
众人也能看得出来,这首诗有些奉承李白的意思。
但其中也有一些共怜之意。
都是仕途失意,或许什么都不用说,一个眼神便能明白对方了。
【看了这首诗,李白有答诗《酬崔侍御》,很显然这首诗是对应着崔成甫的诗而作的。】
【严陵,是东晋隐士严光严子陵,他曾经和汉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后来公元25年,建武元年,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他就隐居于桐庐富春江畔,刘秀授谏议大夫,不受。】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这里是说严子陵不愿意做汉光武帝的谏议大夫,回富春江边醉卧闲钓。】
公元前8年,绥和元年。
刘秀还在种地,但已经没有太多的心思种地了。
他总觉得幕中女子说的就是自己。
如今这世道,若是改朝换代,那才不奇怪。
既然可以改朝换代,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自己?
但是如今一听他又有些怀疑了。
自己若要干那等大事,还如何游学?
而这严子陵也从未听过。
不过这建武元年……公元25年,算起来就是十多年后的事情。
他不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有时候种子一旦在心中萌芽,那便是怎么也无法去除了。
【这首诗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是比较妙的,“万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