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第205章完结

第205章完结

屈原十分赞同幕中女子的话。,求*书.帮_ /已!发?布.最?欣·璋-结·

目前为止,李白的诗,虽然都很不错,但他最喜欢的就是这首。

方才女子讲了陌生化的语言,他就特意地观察了一下。

他发现李白的诗句中并没有太多陌生化的语言,有也正好在接受范围之内,所以他的句子读起来很美很有气势,却也不让人觉得阅读困难。

而且还很有身临其境之感。

李白确实值得诗仙的称呼。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阁这个地方地势险峻,只要一个人守在这儿,就算是无数的人攻上来也能守住,好在守卫的是皇家的人,要不然恐怕就直接在此处造反了。“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眉心突了一下。

如今是谁在守着剑门关来着?

他现在听到造反二字就浑身上下不舒服,总觉得有人要害他。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死了他就能安心了吗?恐怕没有那般简单吧?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鸿\特~小\说^王′ ~首,发_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要躲避那些猛虎长蛇,它们磨牙吮血特别可怕的。”】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城虽然是个欢乐的地方,但是太危险了不如早点回家,想要攀登蜀道真是比上青天还难啊,只能转身西望,长长叹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读到这里,我终于懂了姚合为什么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了。】

不止女子明白了,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了。

但又似乎不完全明白。

因为这时候的李白正处于迷茫之中,他想放弃想回去,所以故意将蜀地说得凶险无比,让自己不要回去,是这样吗?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现在似乎仍旧处在那样的迷茫之中。

他很多时候想回到蜀地去,可是却又舍不得抛下自己的理想。

但是实现理想又太难。

他明明……明明已经很优秀了,那么多人,就后世之人都如此推崇自己,可自己如今却还只能栖身于这破庙之中,这不可笑吗?

李白自诩潇洒,在入仕这事情上却从未真正潇洒过。?暁`税^宅\ ^更,欣.醉.筷,

【大抵就是李白一直处于想回蜀地不想回蜀地的矛盾之中,但是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有很多说法。我们很难对此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首诗中所用的描写手法已经登峰造极,让我们看到了奇丽惊险的难之蜀道,但这首诗绝不仅仅是在写真正的蜀道之难。】

【这个难,难在李白的内心,难在李白的矛盾,而具体是什么时间还需要更多的史料支撑,现在既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那就让我们自己来赋予这首诗以专属于读者的不同的意义吧。】

第73章

李白

【最终李白也还是没有回蜀地去,但是他却离开了长安,浮舟黄河而东游,游至梁园,他写下了《梁园吟》一诗。】

【这里的梁园就是天宝三载李白和杜甫同游的梁园,也有说此诗就是李白在天宝三载所作,但不管是哪一次,他的心情应该是差不多的,都是带着希望进入长安,而后又带着失望离开长安,怅然若失地东游。】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原来李白早在比自己年轻那么多的时候就已经经历过这些了。

杜甫对李白的经历也不甚了解,如今听女子一说才发现了许多先时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李白表面看起来潇洒自如,其实他心里不好受着呢。

这时候杜甫心中有了点悔意,他回得有些急了,就该先去与李白碰一面,聊聊再回去的。

再不然那信中也该多些关心之语,罢了,明日再重写一封好了。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我离开长安,浮舟于黄河之上,船上扬起风帆,卷起的浪花形状如同连绵不断的山峰。“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天长水阔,“我”终于远游到了这宋州平台,到了古梁园。”】

之前在杜甫的事情中看到李白时还觉得他潇洒自在,即便是被赐金放还也还是那般豪放。

可如今众人才明白,那已经不是他的第一次漫游梁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