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些场景,若是没有亲自经历是难以将这样的细节描绘出来的,杜甫在细节描写上一直都很不错,这其中原因除了他善于观察,就是他的这些 难以磨灭的经历。?z¨x?s^w\8_./c_o.m-】
普通民众们本来是没有任何立场去可怜一个官吏的。
但是越看却越觉得心酸。
他本该身着官服,骑着高马,行在长街之上,如今却比他们更加凄惨,这让他们没办法不同情。
他们已然忘了女子说的杜甫还关心着民众的话,只陷入一片心酸之中。
【从“自经丧乱”几个字我们就知道这事情几乎是杜甫的心结,他从没有忘记这个事情及其后果,在自己痛苦的同时,他不忘人民,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吶喊。】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轰隆隆——
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像是在回应杜甫的呼声。
像是在警告他,那些愿望都是奢望,都是异想天开,都是不可能的。
这一场雨像是泼在了所有人的心里。-小¢说\C¨M~S? _首+发*
这样的祝愿让人感动,却又是那样的让人绝望。
那就像是杜甫垂死的挣扎。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多少人能有这样的觉悟,若是天下的寒士都能住在温暖的房屋之中,他就算是被冻死也无憾了。】
【这就是杜甫,他被现实无情地打压,却依旧心怀崇高的理想,他被这个世界抛弃,却依旧对这个世界心存希望。】
长安。
李隆基动了一下,桌上的毛笔不小心被扫到地上,让安静的殿内终于有了点声音。
小太监立马跪上前去捡东西。
站立一旁的杨玉环趁机抽泣了一下。
李隆基没有任何反应,他突然想通了。
他原以为自己现在所处的状况是最糟糕的,发罪己诏仿佛让他架在火炉上炙烤,但他却也不得不这么做。
可杜甫呢?
他走到了那样的地步,竟还能心志坚定地为着人民。
他第一次在内心承认自己不如一个人。+第+一\墈-书?蛧_ \更\鑫?醉*全?
处理国事,或许杜甫比不上他的一根手指头,可他这样的心志,却是许多帝王都无法达到的。
他一定要让杜甫来为他做事。
有了杜甫在,哪怕他什么事也不做就能让百姓信任整个朝廷。
而他那种人尽皆知的忠君爱国思想注定了他不可能谋反,所以自己可以安心用他。
大唐,会更好。
【战火 虽然没能烧到成都,但是在成都却也并非一直安宁,在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十二月,严武被任命为成都府尹,他到成都后经常去拜访杜甫,杜甫的草堂一时间热闹起来。】
【但是第二年四月,玄宗和肃宗双双去世,代宗即位,召严武回京监修两位皇帝的陵墓。】
什么?
第二年?
自己那时候当是快八十了,也算是高寿,怎么李亨也……
还真是令人唏嘘。
李隆基也忍不住感叹,做了那么多年的太子,皇帝也没当几天,还当成那个样子,废了他也不算太冤。
【谁知,严武一走,成都就有一个叫徐知道的人叛变,虽然没能成事,却让成都陷入了混乱,到处爆发农民起义,杜甫本在绵州,西川陷入混乱后,他没办法,只能前往东川节度使所在的梓州,在梓州一待差不多又是两年。】
成都也乱了。
在巨幕出现之前,李隆基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西逃成都。
他一直认为成都仅比不毛之地好上一些,可是没想到自己竟会逃命到那处。
在大唐陷入混乱之后,就那处还能保持着平静。
可如今那处也乱了,大唐山河还能收回来吗?
即便知道答案,他也开始陷入怀疑了。
【在这两年里,北方的安史之乱终于走向尾声,河南河北收复,远在梓州的杜甫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让他这几年的痛苦终于有所缓解,终于像是拨开云雾见月明了。】
还好,还好终于收回来了,想来成都恢复和平,也快了。
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最后这大唐还是大唐。
即便他终有一日,会走向灭亡。
想到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