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想做的是什么呢?她想做的是“誓欲随君去”,但是她这个想法还不算是思想突破,她想去战场想的并不是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而是“随君去”,仅仅只是追随丈夫而已,她在家也不是为着家中做贡献,想要养起这个家,她一个女子怎么行呢?她只能“与君永相望”,而后等君归来。.k!a~n`s\h`u+g,u?a?n′._c!o?m¨】
【可是女子就真的没有用吗?】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胡说八道!”
武则天大喝一声,吓得一旁一直关注着她反应的杜审言突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跪到地上。
“圣上息怒。”
这幕中女子时常说一些奇怪的话,若是旁的倒也罢了,在圣上面前说这些不是要他死吗?
杜审言倒是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小孙子写的这首诗有什么问题,如此忧国忧民之句世间少有,圣上当夸赞才是。
果不其然,武则天并没有要因此而责怪他的意思,只是淡淡道:“起来吧。”
女子不应该只是追随着男人,她们应当有自己的想法。^0-0^小!税+罔* ¨无?错,内/容!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原是如此。”李清照喃喃念叨。
过了好半晌她才问,“官人,你觉得此女说得有理吗?”
赵明诚与她对视一眼,说:“解读稍显过度,若是真如她所言,那前朝如此多的大才文人怎么无一人提此意?”
“可此女不同。”李清照很肯定地说道。
人都是在进步的。
这后世之人自然也是,她说的很多话自己岁不能完全认同,但也都觉得有理。
至少今日这诗之解读是说动了自己的。
【“以夫为天”这种说法着实好笑,外面的天是不够亮不够宽敞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像我们如今,女子也可以从军,女子也可以出门赚钱,女子可以随意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
【真正去做了才知道,谁说女子不如男呢?只可惜在畸形的封建社会的那些姑娘们体会不到这样的自由新鲜的空气了。】
轰隆隆,又是一道惊雷炸响在神州大地。·l_o*v*e!y+u,e~d?u,.,o·r′g¢
谁说女子不如男?
是啊,到底是谁规定的呢?
生而为人,凭什么男子就更加尊贵,女子就应该是男子的附属物?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坐在上首一言不发,她一脸肃然地盯着巨幕,像是要生生给巨幕盯出一个洞来。
说得没错,女子何以不如男?
她若是不如那些男子,如何能让那些男人对自己俯首称臣。
然而就像这首诗,有时真正束缚女子的还不只是男人,还有女子自己。
只有自己把那样的想法抛开,才能真正地走出来。
至于男人,呵!
各凭本事吧!
【当然了,我还是要强调,杜甫这首诗中的爱国情怀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呢,很多作品咱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进行理解,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违背矛盾原则的,有好的一面自然就有不足的一面。】
许多人还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女子说这个带给他们的震惊不亚于她先时用那什么弗洛伊德理论看《桃花源记》。
但是偏偏就是她这么几句话,众人竟觉得说得有道理。
可这与他们生来就知道的原则背离了啊!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国子监内,许多年轻的学子都开始动摇了。
“此女说得不假,家中小妹从小就爱读书识字,她的一手小字比先生写得还好,可从来没机会展现出来。”
“可女子出来抛头露面,成何体统啊?”
“男女到底有何区别,为何男子可以出来,女子就不行呢?”
“你到底是男子还是女子啊?”
“生而为人,是男是女有何关系?”
【看了新妇,我们来看看这个时候的老翁的情况,其实这几首的背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邺城大败后,杜甫归途所见,所以这个《垂老别》和《石壕吏》也能联系上。】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的作品大多为现实主义作品,但并非就是完全没有虚构,而是真实再现典型人物事件,所展现出来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