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 >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 第154章完结

第154章完结

三年,这战争持续了三年,在巨幕之中也不过晃神之间。¢第¨一?墈\书-旺¨ ·冕~沸\跃,黩?

可是李隆基却觉得持续了好久,仿佛耗费了他半生的精力,即便他还根本没有真正地经历。

居安思危。

他真的是老了,胡涂了,竟忘记了如此简单的道理。

【接下来“成王功大心转小……尚书气与秋天杳。”这几句夸成王李俶,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夸郭子仪、夸检校司徒李光弼、夸兵部尚书王思礼。说“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这些人应运而生,拯救唐朝于危难之际。】

唐代宗?

这个庙号是何意?

李隆基想了一下自己的这个才十八岁的孙子,有些疑惑。

【本来呢,这几句夸赞的话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但就是这第一句“成王功大心转小”怎么看着怎么有点怪,倒不像是夸赞似的,这个意思咱们往好了解释就是成王作为收复两京的主帅,功劳很大,但是很谨慎,不居功自傲。】

【但是这“心转小”的形容就很奇怪,更像是在讽刺肃宗多疑,再一想肃宗对于房管一事的处理,那就比较清楚了。_晓¢税,C^M*S? !埂\新?醉/全+】

东宫。

李亨没想到自己处处小心时时留意,最后却栽在了这儿。

自从做了太子他就没有一天安宁,担心自己像二哥一样被害,担心父皇突然对自己发难,担心李林甫等人的迫害,好不容易在巨幕之上看到自己坐上那个位置,没想到却是这个结局。

他早前便听说父皇看了巨幕震怒,生怕牵连自己不敢凑上前去,这下只怕父皇得找他了。

【说到代宗少不得提一提他的庙号,代宗这个庙号只有两个皇帝有,一个是唐代宗,另一个是明代宗。】

【唐代宗的庙号原本应该是唐世宗,他在历史上的评价虽然也不是特别好,优柔寡断、宠信宦官、任用奸臣等等,但却也不能否定他的功绩,咱们且算他功过相抵吧,这个还要看个人的判断,但世宗这个庙号是不错的,不过为了避李世民讳改成了代宗。】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先时也纳闷这庙号称呼呢,原来是为了这个。¢E.Z.小′税!枉? -免,肺/阅¨独~

虽说他觉得不必要避自己名讳中的单独的字,但是被如此尊敬他还是很满意的。

只是此女对唐代宗的评价就让他不是那么满意了。

他李唐后世就没一个能看的?

【而明代宗……】

女子沉默了一下,而后又笑了起来。

【这明代的历史就很一言……有点意思,咱们得了空再慢慢讲吧。他这个代宗是代替朱祁镇做了皇帝的意思,咱们只能说取庙号这个人是个人才。】

公元1443年,正统八年。

太皇太后张氏驾崩。

灵堂前,朱祁镇:“???”

为何不说了?

谁代替了他做了皇帝!!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这几句是写肃宗一行人回了长安,普天同庆,但是这时候叛乱并没有完全平定。长安城内不仅大肆庆祝,而且“攀龙附凤势莫当”李辅国那些小人攀龙附凤的势头简直无人能比,而肃宗在干嘛呢?“天下尽化为侯王”, ?正在大肆封赏。】

【“汝等岂知蒙帝力……扶颠始知筹策良。”后面几句主要是用房管和张镐等人来和前面的攀龙附凤之辈相对比,希望肃宗可以复用张镐这些被贬官的人。值得一提的是,杜甫在这里刻意夸赞玄宗老人,其实可能在杜甫的内心还是更加倾向于信任玄宗的,即便他一再说 肃宗中兴。】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确实是崇敬当今圣上的,他其实现在也无法想象能够开创开元盛世的圣上会变成后来的那个样子。

这样的盛世是随便一个帝王就能做到的吗?

显然不是。

由于这样的信任,才会让他在看到后面发生的那些事情时更加心痛。

长安。

李隆基拳头在膝盖上紧了又紧,他双目凝视着巨幕,思绪却有些飘远了。

他在思考他日后要如何做。

【可如今大势已定,杜甫没有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肃宗,他说:“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青袍白马”指的是梁武帝时期的侯景之乱,他认为肯定能平定,甚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