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想什么时候出门就什么时候出门,工商业发达,男男女女各司其职,社会一片祥和。这是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忆昔》中的开元盛世之场景,这个时候就肯定有追昔之情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回想起那时的日子,确实如此。
虽说不是所有人都很富有,但至少整个社会十分安定。
比之现在不会差。
也不知是听了女子的透露还是因为自己年纪渐长看到的东西更不一样。
他总觉得这繁华外表下处处都透露着腐朽的气息。
其实早在巨幕出现之前他就已经有点这种感觉了,巨幕的出现并不是改变了他的想法,只是将他埋藏心里的猜测给掏了出来。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回乡参加贡试,落第。那个时候的科举考试很难的,唐朝三百来年的历史,一共举办了两百多场科举考试,平均每次录取二十多个人。】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早就对这科举感兴趣了。
若是这样进行考核定能选到更多的人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完本神站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