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是为何失败?
此女就不能言明吗?
赵祯想,如果让他知道原因,就一定可以避免失败,从而更好地实施变法了吧!
【在屈原的那期视频中我们就提到过,改革其实就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所以不管是庆历新政还是王安石变法都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了旧贵族的利益。.8*6-k.a,n~s-h*u*.′c\o.m¨】
【两次改革的结局不同主要是因为他们所选择的方式不同。北宋羸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吏治腐败,北宋的这些大臣们,不管是范仲淹还是后来的王安石他们都知道。】
【所以庆历新政一开始就是整顿吏治,很快遭到反扑,参与改革的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纷纷被贬。】
赵祯的脸都黑了。
他看着底下朝臣,心沉了又沉。
有些事情难道他不知道吗?
可是变法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
难道就真没有办法了吗?
【而王安石也知道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所以他在改革初期选择从发展开始,先搞经济,再由经济推动政治,事实证明他这条道路还是不错的,富国强兵效果显著,然而吏治依旧是绕不过去的坎,所以还是失败了。¨卡¨卡/小+说-徃· ′追_最?鑫`彰.节*】
【不过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宋神宗改革的决心比宋仁宗大多了,一直到他死改革才失败,而宋仁宗性子软,根本没办法支持改革。】
朝堂上只余下纸页翻动的声音,众人对于官家性软之事都心照不宣,可从来不敢这么直接地指出来。
这巨幕来得正是时候,幕中女子胆子也是真大。
庆历年间的百姓们都心生羡慕。
若是王安石能现在变法就好了,那样他们至少不用交那么多的税了。
日子就会好起来了吧!
【大家都知道,凡改革都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而王安石变法走得就有点急,虽说他的一切举措本意都是为了提高财政收入,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咱们中学时期学过的“青苗法。”】
【青苗法就是官方低利润放贷给百姓以取代民间高利贷,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墈\书_屋¢小_税/枉· .嶵?歆?彰.结¨哽`鑫?筷?】
【理想状态下朝廷能增加收入,百姓也能减轻负担,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有些官员会强行让百姓借贷以提高自己的业绩,有些官员还会加重利息。】
【于是王安石变法依旧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欧阳修就是其中一员,但因为宋神宗很信任王安石,而且他坚定变法,所以欧阳修等反对派就被贬出京。】
欧阳修蹙着眉头。
那青苗法乍一想确实挺不错的,但女子说的那些隐患是不可避免的,此计自然不可行。
自己就这样被贬官了?
然而他也不知道宋神宗是谁,难道还未出生?
欧阳修在心中盘算,自己平日不仅要重视这些即将步入官场的才子,那些稚儿也当受到更好的教导,如此一来,待他们可独当一面之时,大宋兴也。
女子先时所言极是。
教育乃国之根本也。
【苏轼在京城没什么政绩,但并不代表他没有那方面的才能,他那时虽年轻可也看出了问题,于是在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上书宋神宗大谈特谈新法弊端,气得王安石想办法让他自己卷铺盖走人了。】
【1071年十一月,苏轼到达杭州,在杭州,他写了许多的作品,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关于杭州的诗词作品有很多,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些作品都十分优秀。】
唐元和年间,江州。
女子每出现一次都会提一次白居易,白居易已经不如最初那般激动了,因为女子提到的人实在太多。
不过此二作当真是自己的?
听闻杭州风景怡人,看巨幕中女子放出来的景色也确实如传言所说。
若圣上不召回京,不若去杭州看看当也不错。
不过这《钱塘湖春行》和《忆江南》写的什么,女子可会展示出来?
想看。
公元1028年,天圣六年。
柳永正在江南。
他忆起当年自己作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