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再次进行能量提取试验。大家都做好准备,这次一定要成功。”林翀说道。
科研人员重新启动能量提取装置,按照优化后的模型参数,再次向能量屏障发射能量脉冲。这一次,能量屏障与能量脉冲产生了稳定的共振,缓缓打开了一个通道。
“成功了!能量提取通道打开了。”科研人员兴奋地喊道。
“先别高兴得太早,我们还得确保能量提取过程的稳定性,同时要尽快完成能量转化设备的设计。”林翀提醒道。
,!
能量提取通道虽然打开了,但要持续稳定地提取能量,还需要不断调整参数。而能量转化设备的设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确保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成为了摆在科研团队面前的又一难题。
“林翀,能量转化设备的数学模型已经初步建立,但在模拟实验中,能量转化效率很低,而且稳定性也很差。′w·a_n\z~h?e*n.g-s¨h`u?.′n/e¨t.”能量转化团队负责人汇报新进展。
林翀看着模拟实验的数据,说道:“从这些数据来看,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损耗,可能是我们对能量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们再仔细研究一下能量核心的能量结构,看看能不能找到提高转化效率的方法。”
于是,科研团队再次对能量核心的能量结构展开深入研究。他们运用先进的探测设备,对能量核心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
“林翀,我们发现能量核心的能量结构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分形特征。这种分形结构可能是导致能量转化困难的关键因素。”一位科研人员说道。
“分形结构?这倒是个新发现。我们可以利用分形数学的原理,重新设计能量转化设备的内部结构,让它与能量核心的能量结构更好地匹配。”林翀说道。
按照林翀的提议,能量转化团队开始运用分形数学原理对能量转化设备进行重新设计。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模拟实验,一个全新的能量转化设备设计方案诞生了。
“林翀,根据新的设计方案,在模拟实验中,能量转化效率有了显着提高,稳定性也大大增强。”能量转化团队负责人兴奋地说道。
“很好,那就按照这个方案制造能量转化设备的原型机。同时,我们要密切关注能量提取过程,确保一切顺利。”林翀说道。
在科研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能量提取过程逐渐稳定,能量转化设备的原型机也顺利制造完成。当能量转化设备与能量提取通道连接,开始进行实际能量转化时,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设备。
“能量开始转化,注意观察各项参数。”
随着能量的流动,转化设备稳定地将从能量核心提取的能量转化为联盟各文明能够使用的常规能源。
“成功了!能量转化成功了!”科研人员们欢呼起来。
林翀看着这一幕,欣慰地笑了。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要将这种能量广泛应用于联盟,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工程和安全问题。不过,此刻的成功为联盟的能源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数学的指引下,星河联盟朝着更强大的能源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接下来,联盟将如何进一步完善这种能源利用技术,让它造福于每一个文明呢?这成为了林翀和科研团队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在能量转化取得初步成功后,林翀意识到,要将这种全新的能源广泛应用于联盟,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首先,能量转化设备的大规模生产和安装就是一个难题。
“林翀,能量转化设备的原型机虽然成功了,但要实现大规模生产,我们面临着很多技术和成本问题。设备内部的分形结构非常复杂,现有的制造工艺很难满足要求,而且原材料的获取也不容易。”一位负责工程制造的人员说道。
林翀点点头,说道:“我们先从制造工艺入手。召集联盟内擅长精密制造的文明,一起研究如何改进工艺,满足设备生产的要求。至于原材料,我们要在联盟范围内进行资源普查,看看有没有替代材料,或者能否通过技术手段合成所需材料。”
于是,联盟迅速行动起来。擅长精密制造的文明纷纷派出专家,汇聚在遗迹星球,共同商讨制造工艺的改进方案。
“这种分形结构的制造难度确实很大,我们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制造流程。从微观层面来看,我们可以利用纳米机器人进行精确操控,构建分形结构。”一位来自精密制造文明的专家说道。
“但纳米机器人的编程和控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