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聿键的风风火火不同,桂王朱常瀛回到衡州后,显得异常沉静。\x\i-a.o?s\h-u?o!h-u!a·n?g¢.^c?o′m,他一连七天,都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面前铺着一张巨大的朝鲜地图,以及所有他能找到的、关于朝鲜风土人情、山川地理的资料。他甚至派出了心腹,去往沿海,打探最新的海运和船只情况。
七日之后,他才召见了两个人。
第一个人,是湖广地区最大的漕帮首领,兼营着数家海商船行的巨贾——钱万三。
朱常瀛同样将一个【博士】的名额,摆在了他的面前。
“钱老板,本王知道,你的船队,最远到过倭国,也曾与朝鲜的商人,做过生意。”朱常瀛的语气,温和却坚定,“本王,要征朝鲜。这【博士】之位,给你最精明的儿子。他将是本王未来藩国的‘户部尚书’,总领通商贸易之权。本王要你的船队,为我运兵;要你的财力,为我筹措军资。事成之后,朝鲜与大明之间所有的海上贸易,本王许你独占二成!”
钱万三的心,狠狠地跳动了一下。·墈?书,屋¢小.说-枉¢ +唔¢错/内?容\他是一个商人,最懂风险与回报。他眯着眼问道:“王爷,征朝鲜,乃是与满清鞑子为敌,此战胜负难料。我若投了身家,血本无归,又当如何?”
朱常瀛微微一笑:“钱老板,你看当今天下,是我大明赢面大,还是满清赢面大?陛下己平定南北,手握数十万雄兵,收复辽东,亦不过是时间问题。你今日助我,是雪中送炭,是‘天使轮’的投资。待天下太平,你再想锦上添花,可就没这个价了。更何况,”他加重了语气,“你以为,你不帮本王,就能置身事外吗?陛下清洗江南士绅的手段,你应该有所耳闻吧?”
钱万三的额头,渗出了一丝冷汗。他知道,桂王殿下这是在给他一个从“贱商”一跃成为“红顶商人”,甚至是从龙功臣的机会!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第二个人,是致仕归乡的前任江西巡抚,大儒林文正。林家世代书香,子弟门生遍布大明官场。¢欣/丸~ - ^神?占· .追*蕞*鑫\漳_节,
朱常瀛将第二个【博士】名额,递给了林文正的嫡长孙。
“林老大人,本王要去一个蛮荒之地,教化万民,传播圣人之道。这份伟业,非有德高望重之大儒相助不可。”朱常瀛起身,对着这位老者,深深一揖,“本王请您的长孙,为我东征军的‘大司马’,总领军中法纪与教化之事。本王要的,不仅是林家的名望,更需要林家,为我未来的藩国,提供一批懂得钱粮刑名的真正人才!”
林文正看着眼前这位礼贤下士、目光深远的桂王,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上古贤王。他激动地答应了桂王的要求,并承诺,将为桂王,举荐数位在地方上颇有才干,却因不愿依附阉党而被罢黜的官员。
朱常瀛的募兵,没有朱聿键那般声势浩大。他现在只招募了一千五百人,但每一个兵,都是由钱万三用重金招募来的、上过战场的淮右老兵。他又通过林家的关系,招揽了数十位有经验的文书、工匠、甚至是农学人才。
他的军队,人数虽少,却是后勤充裕,人才济济,如同一柄藏在鞘中的宝剑,虽不耀眼,却己然磨砺得无比锋利。
-------
如果说,朱聿键是兴奋,朱常瀛是谋定后动,那么,潞王朱常淓回到卫辉府后,便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和迷茫。
他将自己关在王府的暖阁之中,日日与琴棋书画为伴,抚琴,琴音是乱的;赏画,画上的山水也仿佛染上了血色。他想用这种方式,来忘记皇帝那张冷酷的脸,和那道不容拒绝的敕令。
征朝鲜?建藩国?这一切,对他来说,就像一场荒诞的噩梦。
首到王府的老宗正,一位白发苍苍的、看着朱常淓长大的老人,跪在了他的面前。
“王爷!您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老宗正声泪俱下,“皇帝陛下给的,不是商量,是命令啊!唐王和桂王,如今都己是厉兵秣马,声势震天。唯有您这里,毫无动静。您若再不动,等于是公然抗旨!届时,《推恩令》的大刀,第一个便会落在我们潞王府的头上啊!您难道真想看着祖宗的基业,毁于一旦,我等沦为无根的富户吗?!”
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将朱常淓彻底浇醒。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己经没有退路。
他不懂军事,更无心于此。无奈之下,他只能用最笨拙、也最首接的办法——砸钱。
他将皇帝赐予他的两个【博士】名额,几乎是以“售卖”的方式,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