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站在广州街头,望着眼前光秃秃的山岭和稀疏的树影,眉头紧蹙。¨第+一′看,书_枉\ +冕\废?悦-读-他一路从北往南而来,所见之处,除了官府明令不得砍伐的林地外,几乎都是荒山秃岭,枝叶凋零,土地裸露。到了广州,更是如此,街道两旁除了几株老树和刻意保留的绿化带,几乎看不到成片的大树。风一吹,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燃烧后的浓烟味。
他走进一家街边小饭馆,只见老板娘正蹲在门口,用一个破旧的土炉烧水做饭,火星西溅,黑烟缭绕。她脸上沾着灰,咳嗽连连,一边扇风一边低声抱怨:“这柴越来越难找了,得走十几里山路才能砍点回来。/叁·叶_屋¨ ,罪,辛`璋.结*庚*欣!哙`”
陈东心头一沉,回想起自己初来这个时代时的震惊。社会虽安定,人口增长迅速,但科技落后,电力未普及,蜂窝煤虽己出现,却只在部分地区使用,尚未推广。大多数百姓仍靠烧柴度日,不仅效率低下,还严重破坏植被,连野生动物也因人类活动频繁而濒临灭绝。
“必须改变。”他心中默念。
回到行宫后,陈东立即召集地方官员,下达一系列命令:
“即日起,在广州试点全面推广蜂窝煤炉具,由官府统一制作、发放,并设立蜂窝煤生产厂,确保供应充足。同时组织工匠研制燃气灶具,以减少对柴火的依赖。.k¨a*n′s~h¨u+q+u′n?.¢c,o?m/”
“其次,加快水力、风力、火力发电站建设,优先在广州建立示范性电站,逐步向全国铺开。电力设备如电炉、电灯等,也要尽快投入生产,推广至千家万户。”
“再者,制定《动植物保护法》,严禁滥砍滥伐,尤其禁止砍伐百年以上古树。凡发现盗伐者,严惩不贷。同时开展全民植树运动,每年春季定为‘植树月’,发动百姓参与造林。”
“此外,对珍稀动植物进行立法保护,划定自然保护区,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派遣巡护人员定期巡查,确保生态平衡。”
政策一经颁布,广州城便迅速行动起来。工坊日夜赶制蜂窝煤炉子,一个个黑铁铸成的小炉具被送到百姓家中。起初有人怀疑:“这铁炉子能比柴火好使?”可试过后,却发现它火力稳定,省柴又省事,最重要的是不再烟熏火燎,屋里干净了许多。
燃气灶的试验也在同步推进。一位本地老匠人带着徒弟反复调试,终于做出一款可用沼气点燃的简易灶具。虽然不如现代煤气灶那般便捷,但在当时己是极大进步。
与此同时,珠江上游开始修建第一座水力发电站,选址于地势险要的峡谷之间。工程浩大,动员了数万民工,陈东亲自前往视察。他头戴斗笠,脚踏泥泞,与工人们一同搬运石料,汗水浸透衣襟,却毫无倦意。
“我们今日流汗,是为了后代子孙不再流泪。”他对众人说。
而在城市角落,几位身穿青衫的巡视员正悄然出动。他们手持木牌,上书“禁猎区”三字,深入山林,驱逐偷猎者,记录濒危物种,绘制地图上报朝廷。广州郊外的一片密林中,一只久违的华南虎在晨雾中缓缓踱步,远处,巡视员悄悄记录下它的踪迹。
几个月后,广州的变化令人惊喜:街头巷尾,蜂窝煤炉取代了土灶;夜晚,电灯点亮了街道;山坡上,新栽的树苗迎风挺立。百姓们逐渐习惯了新的生活方式,也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陈东站在城楼上,望向远方青山,心中一片清明。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