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 > 穿越1800年 > 第 211章 治理水灾

第 211章 治理水灾

1826年春末,黄河上游连绵阴雨,如泣如诉。′0?0¨暁`税`网^ -已?发-布?蕞_鑫+蟑+劫\河水自青藏高原奔涌而下,裹挟着泥沙与怒意,在中下游一带咆哮不止。数日之后,河堤多处告急,缺口频现,滔天洪水如脱缰野马,冲破了层层防线,淹没良田,吞噬村舍,形成大片黄泛区。

所幸朝廷早有准备。早在数年前,陈东便下令沿河百姓迁徙至高地或邻省安置,虽损失难以避免,但人命得以保全,伤亡尚属可控。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黄河自古难治,如今更似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今日此处决堤,明日彼地溃口,朝堂之上,群臣束手无策。

“加固河堤!”这是大多数官员的建议。^1^5~1/t/x/t`.~c?o^m+可陈东不以为然。他站在御书房窗前,望着远处苍茫天地,心中思绪万千。他不是没有想过加固堤坝,可那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举。黄河早己成为地上悬河,河床高出地面数丈,若不从根本上治理,终究是年年修补、年年溃败。

“大禹治水,疏而非堵。”他低声念道,目光沉静如水。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脑海中浮现出父亲当年治水失败的画面——筑堤拦洪,终被吞没,尸骨无存。他不愿重蹈覆辙。

于是,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心中逐渐成型。他召集工部、户部、兵部三司大臣,于乾元殿议事。众人皆惊,皇帝竟欲开挖数条新河道,分流黄河之水!

“黄河只有一条入海之道,水量大时极易决堤,不如再开数条分洪之渠,引水入海,以减主河压力。-精`武.小_税,旺¢ ?追*嶵?歆!彰_踕.”他说得坚定,语气不容置疑。

“陛下,此举工程浩大,耗资无数,且需征调数十万民夫,恐怕……”户部尚书迟疑开口。

“朕知道困难重重。”陈东缓缓起身,走到殿中,“可若不如此,明年、后年,依旧如此。你们告诉我,我大秦子民还要流离失所多少次?”

众臣低头沉默,无人应声。

“运河多年荒废,不如加以修缮,引黄河支流汇入运河,再通向大海。此外,两岸须广植林木,严禁砍伐,一则固土护堤,二则涵养水源。至于航运之事,黄河险象环生,本就不再适宜大规模运输,此等经济代价,朕愿承担。”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坚定:“最后,进行第二次大规模迁徙。凡在新河道规划区域内的居民,一律迁移,不得拖延。”

群臣震惊,有人欲言又止,却被他凌厉的眼神制止。

“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陈东冷笑一声,“说朕劳民伤财,说朕不顾民生。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若不彻底治理黄河,百年之后,这片土地还有百姓能安居乐业吗?”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最终,众臣俯首称诺。

翌年春,工程正式动工。数十万人奔赴工地,挖掘新渠,修整旧河,植树造林。期间,地方官员贪腐、工匠罢工、粮草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一度引发民间骚动。陈东亲自巡视工地,斩杀三名贪官,安抚百姓,并派遣亲信大臣坐镇各段,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整整三年,风雨不断,人力物力俱损,但终于在第五年初夏,新河道全线贯通。黄河水缓缓流入新的河道,波澜不惊,仿佛也知其归宿己定。

当第一股水流顺利入海之时,陈东立于堤岸之上,望着那片金光闪闪的海面,久久未语。风拂过他鬓角白发,吹起龙袍一角。

他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事。或许千百年后,人们会忘记他曾为帝王,但绝不会忘记,是他,将黄河从一条肆虐的恶龙,驯化成一条温顺的母亲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