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硝云己经弥漫了整整十年。,w′b/s·z,.¢o*r/g_当秦皇陈东站在皇宫最高的观星台,俯瞰这片被烈火淬炼过的大地时,他的眼神中没有胜利者的狂喜,只有冷峻与决断。欧洲在轰炸和封锁下早己千疮百孔,曾经傲视全球的工业体系被摧毁殆尽,无数工厂化作废墟,枪炮的轰鸣变成了沉默的灰烬。
饥荒像野兽一样撕咬着欧洲大陆的腹地,起义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而瘟疫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街道上堆满了无人收殓的尸体,城市变成了死亡的迷宫。这一切,都在陈东的计算之中。他不需要亲自派遣百万大军横渡大西洋,只需等待时间这把无形的刀,将欧洲彻底削平。*l¨u,o,l-a¢x¢s-w,.?c*o?m*五年?三年?甚至更短——五亿人口的欧洲,或许真会变成几百万残存者的苟延残喘之地。
而那时,只需一纸命令,便可完成对这片旧大陆的最终征服。
但帝国的脚步并未停歇。战争机器在这一刻开始减速,庞大的军队也必须回归和平的轨道。六百多万正规军,在战后迅速裁撤,仅保留两百至三百万作为维稳力量。这些精锐部队分布在各大洲的关键节点,以防欧洲垂死之际的最后反扑,亦或镇压本土可能滋生的动荡。¢求?书\帮· ~首\发,
裁军令下达的那一天,整个帝国仿佛都听到了铁血退潮的声音。军营里不再有整齐划一的口号声,取而代之的是退役士兵们收拾行囊的窸窣。他们有的沉默不语,有的眼中含泪,也有不少人露出久违的笑容,憧憬着归乡后的田园生活。军官们亲手送走一批又一批的老兵,心中五味杂陈。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如今各奔东西。
海军的规模也在急剧缩减。那些曾在大洋之上猎杀敌舰的钢铁巨兽,如今被拆去火炮,改装成商船,服务于帝国日益扩张的海上贸易。远洋舰队虽有所保留,万吨级战舰仍被视为战略威慑的核心,但数量己大幅削减。昔日波涛汹涌的海面,如今漂浮着更多挂着帝国旗帜的货轮,而非战列舰。
裁军并非易事。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军人的安置问题摆在朝廷面前,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命运。帝国不得不设立专门的复员机构,为老兵提供土地、贷款、技能培训,甚至优先录用到地方治安、工矿企业之中。有人感激涕零,也有人愤懑不解,甚至有个别地区爆发小规模骚乱。但这些都被迅速平息,帝国的手腕依旧强硬。
陈东清楚,裁军不仅是财政压力下的无奈之举,更是对未来秩序的重新布局。战争是手段,不是目的。如今帝国的版图空前辽阔,治理远比征服更为艰难。他需要的是稳定的社会、繁荣的经济,以及一支高效而忠诚的军队,而不是一个永远处于备战状态的国家。
于是,他在朝会上掷地有声地说:“我们不是放弃武力,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积蓄力量。真正的强大,不是靠多少战舰和士兵的数量,而是靠人心、制度和未来的方向。”
没有人敢反驳。那日之后,帝国正式进入了“重建时代”。
而在民间,关于战争的记忆逐渐模糊,关于和平的渴望却愈发清晰。人们开始重新修建家园,种下庄稼,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笑声再次回荡在街头巷尾。帝国,正从血与火中走出,走向一个未知但充满希望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