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推进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要面对敌军铁骑的冲锋与骚扰,最难啃的骨头永远是那高耸坚固的城墙。?狐.恋,雯¨穴- `耕^薪·嶵-哙`以往打仗,要么围城断粮逼其投降,要么暗中挖地道潜入城内——前者稳妥却耗时太久,后者虽隐秘但工程量大、风险极高。可现在是在东北,这地方一年到头有半年冻土,就算眼下不是寒冬,地面也硬得像铁板一样,寻常铁锹都刨不动,更别说连夜挖掘攻城地道了。
秦皇城东早料到这点,于是提前准备了一种特制的云梯。这种云梯不同于传统样式,而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拆卸组装,平时就安放在西轮马车上,随军行动毫无阻碍。一旦进入战场,士兵们只需几分钟便能完成拼装,效率极高。+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最令人称道的是,每架云梯前方都配有厚重钢板防护,不仅防火,更能抵御火炮首击。哪怕是当前最先进的拿破仑炮轰击,也只能在钢板上留下几道浅痕,根本无法将其摧毁。
云梯高度还可调节,以适应不同城墙的高度需求。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云梯被迅速推至城墙之下,战斗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此时,早己等候多时的“没良心炮”开始发威。这是一种简陋却威力惊人的散弹发射器,一发打出,数十枚钢珠如暴雨般倾泻而出,几乎无人能在城墙上站稳脚跟。敌人被压制得抬不起头,守城阵线瞬间崩溃。.微¨趣-暁·税, ¨嶵¢辛.漳,劫.更_鑫·快+
待云梯搭上城墙,士兵们如潮水般涌上,迅速控制制高点。接下来便是最为混乱但也最考验战术执行力的巷战。此时手榴弹成了最佳利器,一枚投掷出去,炸开的不仅是砖墙,更是敌人的最后一丝抵抗意志。
随着战局逐渐明朗,先锋军登场,他们并非精锐主力,而是由先前俘虏转化而来的杂牌部队。虽然战斗力有限,但在清扫残敌、稳定局势方面却异常高效。他们熟悉地形,了解敌方习惯,做起这些“善后”工作来比正规军还要得心应手。
整场攻城战从策划到执行,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既展现了科技与战术的结合,也暴露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而在硝烟未散的街道尽头,胜利者的脚步正一步步踏进这座曾经坚不可摧的城池。
很快就拿下了整个东三省,战事推进得比预想中顺利许多,可真正接管之后才发现治理远比夺取更难。地广人稀,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粮食短缺、人力匮乏成了最棘手的问题。朝廷几番商议无果,最终只能求助于秦皇。
那是一场艰难的抉择。秦皇坐在御书房内,望着地图上那一片辽阔却空旷的土地,眉头紧锁。他深知东北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若不尽快恢复生机,迟早会成为边患之地。于是下旨全国:凡愿迁居东北者,每人赐良田十亩,三年免税,官府还提供种子与初步安置。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起初响应者寥寥,毕竟东北苦寒,风雪凛冽,传闻中冬日滴水成冰。十亩田,在中原几乎是天方夜谭,可在东北,却是实实在在的承诺。
第一批人踏上北上的路时,天气尚算温和。他们带着希望和忐忑,船一路向北。有人在途中因病倒下,也有人在抵达后不久便后悔了。冬天来得猝不及防,风雪如刀割般刺骨,炊烟难起,柴火难寻。一些人咬牙坚持,另一些人则选择了离开。
可也有更多人留了下来。他们渐渐适应了这片土地的节奏,学会了如何在严寒中生活,如何在冻土上开垦。春天来临,冰雪融化,大地苏醒,第一茬庄稼破土而出,仿佛是命运给予他们的回应。人口也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增长,村庄重新热闹起来,集市恢复往日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