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秦帝陈东的势力如潮水般不断扩张。·午^4!看·书^ *已`发_布+罪~新_漳?劫!自他率军南下,连克三省之后,又挥师南亚,将整个次大陆纳入版图。然而,随着疆域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政务、军事、民生等方方面面的事务堆积如山。
好在陈东早有准备,早在登基之初便设立了内阁与军事委员会。内阁由十名重臣组成,负责处理日常政务,而军事委员会则由十位战功卓著的将领执掌,统管全国兵事。此外,为民党作为监督机构,在朝堂上也占据一席之地,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只有那些牵涉重大决策、各方意见难以统一的事项,才会上呈至陈东案前,由他亲自裁决。
眼下,摆在众人面前最重要的议题,便是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如何彻底消灭满清。`咸′鱼^看+书/罔¢ ¢追*蕞*新-章,踕?
虽然如今秦军己控制南方三大省以及南亚诸国,但满清依旧盘踞北方数十个省份,地广人多,兵力雄厚。尤其是其骑兵部队,更是令秦军头疼的问题。满清并非坐以待毙之辈,这些年来也在不断学习和改进战术,甚至开始训练骑兵使用炸药包进行突袭作战,极具破坏力。
“平原作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大殿之上,军事委员会长老李怀远沉声说道,“我军步兵精锐,但在开阔地带对上敌方铁骑,若无工事依托,恐怕吃亏。”
“是啊。”另一位将军附和道,“满清这些年虽腐朽不堪,但草原骑兵却是他们最后的倚仗。我们若北伐,必经数千里平原,届时若被骑兵截断粮道、骚扰后方,后果不堪设想。~萝+拉?晓~说¨ !庚·芯\醉¨快′”
陈东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冷峻,眉头微蹙。他深知,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战略眼光的博弈。他缓缓开口:“诸位所言极是。但我们要的不是防守,而是进攻。骑兵再强,终归只是手段。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克制他们的方法,同时建立我们的骑兵部队。
陈东站在地图前,目光如炬,手指沿着大明的北疆缓缓滑动。他身披玄色战袍,腰间佩剑未出鞘,却己有一股杀伐之气在帐中弥漫。
“诸位。”他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我军若要北上伐清,需有万全之策。倭国虽小,然其硫磺矿藏丰富,此为火药之本。我军占领之后,兵工厂日夜赶工,火药供应无虞。”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但诸将切记,攻城略地不可急躁。首当其冲者,非平原省份也。我们应先取丘陵、山地等易守难攻之地,设伏以待敌军。”
帐中诸将皆凝神倾听,有人点头,有人皱眉思索。
“为何如此?”陈东自问自答,“因我军所依仗者,乃没良心炮与地雷之利。丘陵地带,地形复杂,最宜埋伏。我军可于山谷两侧布炮,待敌入彀,一声令下,炮火齐发,必叫敌军溃不成军。”
他转身指向一张标注详尽的地图,“至于平原地区,骑兵为其长项,我军则当避其锋芒。我己下令大量制造地雷,埋设于敌军可能行进之路。一旦遇敌,便退守村落,据点固守,以火器阻敌。”
说到此处,他语气一转,带着几分得意,“此外,我军己改装西轮马车数百辆,车上加装铁板木盾,形成移动堡垒。若敌骑兵突袭,立刻围车成阵,骑兵不得近前。”
他抬手示意一名亲兵呈上图纸,“远距离,用没良心炮发射散弹,杀伤敌军;稍近,则用手榴弹投掷。只要我军火器充足,火炮齐备,哪怕满清骑兵再勇,也不敢轻举妄动。”
帐中一片沉默,片刻后,一位年长将领起身拱手:“陛下高见!如此布置,敌军纵有十万铁骑,亦难越雷池一步。”
陈东微微一笑,目光坚定如铁,“不错。此战,非靠蛮力,而靠谋略。我军虽不擅骑射,但火器之利,足以弥补。待我军稳据丘陵、山地,再图平原,步步为营,方能一战定乾坤。”
风从帐外吹入,卷起一角旗帜,猎猎作响,仿佛战鼓己在远方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