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救活军在越南与敌人大战的时候,陈东独自坐在金田的一处高地之上,眉头紧锁。,精¢武.暁?税-蛧′ !首.发\夜色如墨,远处火光点点,映照着营地的轮廓,风吹过山林,带来一丝湿冷的气息,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烦闷。
他低头看着摆在面前的那个“没良心炮”的模型——那不过是一个粗制滥造的大号木桶,一半埋在土里,用火药引爆后,将炸药包推出去。虽然简陋,但威力惊人,曾在几次战斗中起了关键作用。然而现在,这秘密己经泄露了。
据探子回报,满清方面己经通过几名叛徒得知了“没良心炮”的制造方法。虽然他们还不具备陈东那种精确调配火药比例的能力,因此威力远不如他的作品,但他们地广人多,资源丰富,靠数量硬生生堆出了一支简易炮兵部队。
想到这里,陈东不禁苦笑。他原以为自己这个来自现代的人,能在这群古人面前占尽优势,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欣*丸~夲_榊?颤~ ,蕪′错!内?容?只要让他们掌握了原理,这些人便能迅速模仿、改进。历史早己证明,古代并不缺乏智慧和创造力,只是受限于时代而己。
“以后得加强保密了。”他喃喃自语,目光落在远处忙碌的工匠们身上。那些人正在按照他的图纸打造新式武器,而这一切,必须更加隐秘地进行。
他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既然古人不笨,那就不能只靠一个“没良心炮”吃老本。他要做的,是不断推陈出新,让敌人永远追不上自己的脚步。
自从几个月前,陈东在一次兵工厂的例行巡查中随口提了一句:“焦炭炼铁比木炭好。”谁也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城东兵工厂技术革新的起点。
起初,老师傅们对这个说法半信半疑。-第\一?看?书¨网* +追?蕞*芯¢璋¢劫~毕竟,祖祖辈辈都是用木炭炼铁,突然换焦炭,岂不是要坏了炉子?但陈东说得笃定,又讲得出道理——焦炭火力猛、杂质少、燃烧时间长,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一座旧高炉上进行了改造试验。
结果出人意料,铁水出炉时色泽更纯,质地更硬。这下,老工匠们才真正服气了。
紧接着,陈东又抛出了一个更大的想法:“焦炭不仅能炼铁,还能炼钢。关键在铁水加铁矿石粉炒制,最后去除杂质(炒钢法)。”
这一句话,几乎把整个兵工厂都点燃了。要知道,炼钢之术远比炼铁复杂,火候原料、工艺缺一不可。而如今,他们竟然有机会突破这道门槛!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兵工厂日夜不歇,老师傅们带着徒弟反复试验,记录每一次炉温变化、材料反应。炼钢的技术突破。虽然过程曲折,失败无数,但当第一块合格的钢锭出炉时,整个车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与此同时,陈东还亲自设计了一套水力驱动的锻打机械。这套装置利用河流落差带动水轮,再通过复杂的齿轮系统将力量传导到锻锤上。原本需要十几个壮汉抡大锤才能完成的盔甲锻造工作,现在只需两三人操作机器即可完成。
效率提升后,生产速度飞快。不出两个月,兵工厂己能批量制造出轻便而坚固的钢制盔甲。这些盔甲不仅重量减轻,防御力却更强,哪怕是满清精锐所使用的火铳,在百步之外也难以击穿。
当然,面对火炮,任何盔甲都不过是纸糊的屏障。这一点,陈东心知肚明。但他没有停下脚步。
“既然有了钢,那造大炮不就容易了吗?”他再次提出建议。
众人眼前一亮。以往铸造大炮多用熟铁或铸铁,易炸膛、精度低、寿命短。而今有了高质量的钢材,自然可以打造更为坚固耐用的火炮。
在陈东的指导下,兵工厂开始尝试使用铁模铸造法,并结合钢水浇铸工艺,终于造出了第一批钢制大炮。炮身光滑、膛线规整,威力惊人。
不仅如此,为了应对战场上的突发情况,陈东还特意叮嘱:“一定要造几门‘没良心炮’。”
所谓“没良心炮”,是一种简易、威力大但寿命短的土炮,通常用于攻城或突击。这类炮虽然危险,但一旦投入使用,往往能起到奇效。
这次,他们用了新工艺,确保即便是在极限压力下也不会轻易炸膛。几名负责试射的老兵在听到炮声之后,脸色发白地说道:“这声音……听着像是阎王爷在笑。”
随着钢铁产能的稳步提升,兵工厂也开始规划更大规模的武器装备更新。不过,全面换装仍需时间,至少得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