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 > 穿越1800年 > 第 36章 廉政公署

第 36章 廉政公署

浔州金田的清晨,街巷间己是一片喧嚣。~s′l-x`s~w/.!c-o.m+小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油条摊前排起了长队,锅里翻腾的热气裹着香气扑面而来。孩童们在人群中穿梭奔跑,笑声清脆,仿佛这片土地从未经历过战火。

这一切的变化,始于陈东率军攻下浔州。

他不仅稳住了局势,还迅速恢复了生产,疏通河道,鼓励农耕。百姓手中有了余粮,仓库里的米谷堆积如山。随之而来的,是军饷的稳定发放,救活军、民兵和为民党的成员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吃上了饱饭,穿上了整齐划一的军服。

铁矿被重新开采,盐精加工技术也逐步成熟,各种工厂成品陆续推出,成为支撑整个政权的重要经济来源。!6¢吆·墈+书!惘, ¢罪*鑫~彰·节?庚-芯·筷_商路打开,外地商人纷至沓来,带来了布匹、茶叶、瓷器,也带来了银钱与欲望。

繁华背后,悄然滋生的是人心的浮动。

在一次为民党内部会议上,一名老党员愤怒地拍案而起:“你们看看现在党内是什么风气!昨日王书记娶儿媳,大摆宴席三十桌,这还是我们当初立誓要为百姓谋福祉的为民党吗?”

没有人回应,只有茶水在杯中微微晃动,映出一张张沉默的脸。

军队中也开始出现攀比之风。*墈?书*屋`晓¨说¨徃, !首¢发′原本朴素的军官们开始讲究穿戴,皮靴、呢帽、金丝眼镜成了标配。有人甚至私下豢养马夫、厨子,出入皆讲排场。昔日同甘共苦的兄弟,如今见面寒暄之间,多了几分试探与疏离。

夜晚的酒楼灯火通明,觥筹交错之间,谈笑风生的不仅是生意人,还有不少身着军装的身影。酒过三巡,有人低声说:“如今咱们手里有刀,有矿,有盐还有工厂,谁还怕谁?”另一人笑着附和:“就是,陈大人打下的江山,咱们也该享受享受。”

陈东儿坐在书房里,手中捏着一封密报,眉头紧锁。夜色沉沉,屋外风声呼啸,烛光摇曳映在他那张疲惫却坚毅的脸上。信中所言令他心惊:为民党党员、救活军军人,甚至民兵之中,竟己滋生出一股铺张浪费、贪污腐败之风。有人借公谋私,挪用军粮;有人巧立名目,私吞捐款;更有人公然收受贿赂,作风奢靡。

他缓缓闭上眼,心中五味杂陈。他与同志们浴血奋战,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吗?如今,战火尚未完全平息,内部却己开始腐烂,若不及时遏制,后果不堪设想。

取出一份亲手拟定的行为准则,递给身旁的书记官:“即日起施行,违者严惩不贷。”文件上字迹工整,条理清晰,从饮食规格到出行标准,再到公务接待,事无巨细皆有明文规定。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组建了一支廉政公署队伍,由他亲自挑选忠诚、公正之人担任监察。这支队伍独立于各级官僚体系之外,首接向他负责,专查贪腐案件。

几个月后,第一批典型案件浮出水面。一名军官因私占战利品、克扣士兵口粮被公开审判,当众革职流放。另一名地方官员因贪污救灾银两被处以极刑。消息传开,举国震动。民心为之振奋,纪律得以重塑。

而陈东本人,则以身作则,每日粗茶淡饭,衣物缝补再穿,从未动用一分一毫的公款。他的举动,不仅震慑了那些心怀侥幸之人,也激励了一批年轻干部重拾初心。

风清气正,虽难一蹴而就,但自陈东带头做起,整个为民党风气悄然改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