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的老榆木作坊里,陈师傅的刨子声比往日轻了。o?第$¥÷一?看>*书#¤?网?!D `?3首?发(|
我蹲在门槛上看他修门板,刨花像雪片似的落,落在他灰白的鬓角上。七十岁的人了,手还稳得像刻刀,可我瞅着他握刨子的指节——肿得像发面馒头,夜里准是疼得睡不着。
"小豆子,把我那口樟木箱子搬来。"陈师傅抹了把汗,"里头有个宝贝,该见天日了。"
箱子打开时,满屋子都是沉水香。最上头铺着块蓝布,布底下躺着柄尺子——尺身是老榆木的,油光水滑得能照见人影,刻度不是寻常的寸分,而是密密麻麻的小楷,写着"仁""义""礼""智""信"。最奇的是尺尾刻着朵莲花,花瓣上凝着层薄蜡,摸上去凉丝丝的。
"这是量心尺。"陈师傅的手抚过尺身,"我能活到现在,就为等它成了。"
我凑过去闻,尺子里有股子熟悉的味道——是陈师傅作坊里的木屑香,混着点药罐子的苦。?微^趣?小??说??? ?追}o最?新§?章>节£听人说,他前年得了肺痨,咳得整宿睡不着,偏要硬撑着做这尺子。
"咋个量法?"我问。
陈师傅笑了:"明儿县太爷要来审案,你把这尺子揣怀里。"他指了指窗外,"那县太爷,是青天;可县衙里的张主簿,是条黑蛇。"
第二日晌午,县太爷周大人果然来了。他穿青衫,腰间挂着块玉,见着陈师傅先作揖:"陈师傅,久闻您的大名。"
陈师傅颤巍巍捧出量心尺:"大人,这尺子能丈量人心。您试试。"
周大人接过去,尺身突然泛起暖光,像被阳光晒过的老玉。他又惊又喜:"陈师傅好手艺!"
这时外头传来脚步声,张主簿挺着肚子进来了。他穿玄色绸衫,袖管里露出半截金镯子,见着周大人就赔笑:"大人,今日审什么案?"
周大人没理他,把量心尺递过去:"张主簿也试试?"
张主簿的手刚碰到尺身,脸色就变了。′?齐`盛@*小?:*说D网1× ???最_新3?÷章?:?节)¢2更°>(新!快¥.尺子突然变得冰凉,像块冰碴子,凉得他首搓手。更邪乎的是,尺尾的莲花突然亮了,照得他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这......这是啥?"他猛地把尺子摔在地上。
尺子"啪"地落在青砖上,没碎,反而自己弹了起来。尺身映出张主簿的脸,可那脸不是平时的笑模样——他嘴角淌着血,眼睛瞪得溜圆,正对着个破米缸磕头:"求大人饶命!小的实在交不出粮......"
满屋子的人都看傻了。周大人的脸沉得像暴雨前的天:"张主簿,这是怎么回事?"
张主簿扑通跪下,冷汗浸透了后背:"大人明鉴!小的前日去乡下催粮,那老农实在没粮,小的就......就自掏腰包垫上了......"
"放屁!"陈师傅突然咳嗽起来,"上月我去乡下修门板,见老张家的小子抱着米缸哭——说是被张主簿抢了,米缸底儿都刮干净了!"
尺子又晃了晃,映出另一幅画面:张主簿站在老张家院里,揪着老张头的胡子,米袋里的米"哗啦啦"往他怀里装。老张头的孙子趴在地上哭,手里攥着半块红薯干。
周大人的玉扳指捏得咔咔响:"张主簿,你可知罪?"
张主簿浑身发抖,突然扑向量心尺,想把它踩碎。可尺子像长了眼睛,"嗖"地窜上房梁,尺身发出刺目的光,把他的丑态照得清清楚楚。
"够了!"周大人喝住要冲上去的衙役,"张主簿,你私吞赈灾粮,逼死老农,本应杖毙。但今日有量心尺为证,我不判你死——"他从怀里掏出块木牌,"你去城门口跪着,戴枷三日,让全县百姓看看,这清官的秤杆上,容不得半粒沙子!"
张主簿被拖下去时,还在喊:"大人!我是为您办事啊!"
周大人转头对陈师傅作揖:"陈师傅,这尺子......"
"大人,尺子不是给我的。"陈师傅指了指房梁,"它该悬在公堂上,看着往后的人。"
后来,量心尺真的挂在青阳县衙的大堂上。没过半年,有个新上任的税吏想捞油水,刚摸出银子要塞给师爷,就见量心尺"叮"地响了一声,尺身映出他藏在袖管里的账本——上面记着哪家该免粮,哪家该加税。税吏吓得酒都醒了,连滚带爬把银子塞回怀里。
再后来,陈师傅走了。出殡那天,全县的人都来送他。我捧着他的刨子走在最前头,路过县衙时,看见量心尺还在房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