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八十章 点金石

第八十章 点金石

青牛岭的晨雾还未散尽,韦阿牛就着竹篾碗喝了口稀粥,背起半旧的柴刀往山上走。/第\一_看_书`网~ .无~错,内¢容·他今年二十有三,爹早年间采药摔下悬崖,只剩他和病弱的娘相依为命。每日天不亮上山,日头偏西才挑着柴担下岭,换几升糙米,再绕到村口老槐树下,给瞎眼的张阿婆送把青菜,给隔壁的周二狗家捎块炊饼——这样的日子,他过了十六年。

这日砍到半山腰,韦阿牛忽听岩缝里传来呻吟。拨开荆棘一看,是位穿青衫的老道,左腿被野蜂蜇得肿起老高,额角还挂着血。韦阿牛解下腰间布巾,蹲下身替他清理伤口:"道长怎的独自上山?这蜂群最是厉害,前日还螫死了老猎户家的牛。"

老道疼得首抽气,却仍挂着笑:"小友心善,贫道便不瞒你了。我本是终南山炼丹的清微子,因追一味赤焰草误入蜂巢,倒劳你救我。"他从袖中摸出颗朱红药丸,"这是解毒丹,敷上便好。"

韦阿牛替他敷好药,又去附近寻了些野蜂蜜,和着草药敷在肿处。老道盯着他忙碌的背影,突然开口:"小友可愿学些真本事?"

韦阿牛手一抖,野蜂蜜差点洒了:"道长莫要取笑,我不过是个粗人......"

"你可知这青牛岭下,埋着块点金石?"老道指了指脚下,"触之可化金,然有三戒:一戒贪,二戒恶,三戒私。+5,4`看¢书/ \首*发*用满三次,便失灵性。今日你救我一命,这机缘便送你。"

韦阿牛听得心跳如鼓,待要再问,老道己闭上眼打坐,只留一句:"明日辰时,岭西老槐树下。"便化作一缕青烟。

第二日辰时,韦阿牛揣着娘缝的粗布包袱,摸到老槐树下。树根盘结处,果然嵌着块鹅蛋大的石头,泛着淡金色,像浸了蜜的琥珀。他伸手一触,石头"嗡"地震颤,再看时,竟成了块金灿灿的金锭!

韦阿牛攥着金锭跑回村,正撞见王屠户和刘米商在老槐树下吵架。原来今春大旱,稻谷欠收,米商囤着粮不肯卖,王屠户便要抢他的粮车。韦阿牛挤进去,把金锭往桌上一放:"刘伯,这金锭够买二十石米,你按市价分给乡亲,余下的我补上。"

刘米商瞪圆了眼:"你哪来这么多钱?"

"我在山里挖到的。"韦阿牛挠头,"先救救孩子们吧,张阿婆家的虎子都饿得啃树皮了。′w·a_n\z~h?e*n.g-s¨h`u?.′n/e¨t."

米商捏着金锭去了,不多时,村口便支起几张桌子,村民们排着队领米。韦阿牛蹲在老槐树下,看娘摸着金锭首抹泪:"阿牛,这钱来得正不正?"

"娘,"韦阿牛把娘的手按在石头上,"您瞧,它原是块普通石头,我触了它才变金的。老道长说,用三次便没了。"

娘突然笑了:"我儿心善,便是块金石头,也该用在刀刃上。"

第一次用金锭的事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半月后,韦阿牛又摸到了点金石。这回他没急着去村里,而是背着竹篓上了山——村东头的石拱桥年久失修,前日暴雨冲垮了半拱,几个孩子上学得绕三里山路。

他在镇上买了二十车青石板,又请了十个石匠。石匠们凿石的声音响彻山谷时,韦阿牛蹲在新砌的桥栏边,摸出点金石轻轻一触。金光闪过,石匠们的工钱、石料的钱,竟都够了。桥修好那天,孩子们排着队从桥上跑过,银铃似的笑声撞得桥栏叮咚响。张阿婆拄着拐杖站在桥头,抹着泪说:"阿牛这桥,比当年他爹活着时修的还结实。"

第三次摸点金石时,韦阿牛的手有些发抖。他把石头揣在怀里,先去了后山的破庙——半月前救的那位老道,原是染了寒症,如今咳得整宿睡不着。他买了人参、当归,又割了半筐草药,正要出庙门,迎面撞上来求药的王二婶。

"阿牛啊,我家狗剩出疹子,烧得说胡话,求你......"

韦阿牛的脚步顿住了。点金石在怀里发烫,他想起第一次摸石时,老道说的三戒;想起娘缝补衣服时,针脚里透出的暖;想起桥修好那天,孩子们追着蝴蝶跑过的身影。他摸出金锭,塞给王二婶:"先给狗剩抓药,剩下的我明儿再想办法。"

等他赶到破庙,老道正倚着供桌咳嗽,床头的药罐空了。韦阿牛把最后半吊钱塞给药铺掌柜,转身要走,却被老道叫住:"小友,你可知那石头为何失灵?"

韦阿牛一愣:"不是说用三次么?我才用了两次......"

"第三次的金锭,你根本没用。"老道指了指他怀里的布包,"你买了药,给了王二婶,又替我抓药——这第三次,你用金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