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三十三章 金锁记

第三十三章 金锁记

长安城西,青石板巷尽头有间锈迹斑斑的铁匠铺。+w,e′i`q,u?x,s¨._n¢e?t+老匠人周铁牛蹲在炉前打铁,火星子溅在他花白的鬓角,倒比那炉火烧得更旺。铺子角落的木柜上,摆着对半枚铜锁,雕着并蒂莲纹,锁身泛着温润的光——那是他给双生女儿打的。

阿昭和阿鸾生在霜降那天。接生婆说这俩女娃生得奇,一个脸若朝霞,一个唇似霜雪,偏生眉眼像得紧,连哭都是一起抽抽搭搭的。周铁牛摸着铁砧上的铜水,说:"就打对并蒂莲的锁吧,半枚贴身戴着,血脉连着,走散了也能寻回来。"

阿昭是姐姐,生得暖融融的,像春末的玉兰。阿鸾是妹妹,皮肤白得近乎透明,眼尾一点朱砂痣,倒像雪地里落了朵红梅。姐妹俩从小到大没分开过,阿昭绣花样,阿鸾在旁穿针;阿鸾学女红,阿昭举着绷子给她比划。首到那年开春,宫里来了选秀的嬷嬷。

"周家有女,年方十五,生得端方。"嬷嬷掀开车帘,目光扫过阿昭时顿了顿,"这手,生得巧。"

阿昭的手确实巧。她绣的百子图,每个娃娃的眼睛都不一样;她织的湘绣帕子,连宫里的尚衣局都赞过。可阿鸾知道,姐姐的掌心有块月牙形的疤——那是去年冬天,她为了给阿鸾暖手,把冻僵的手往炉边凑,被铁水烫的。

"阿姊去吧。"阿鸾替姐姐理着鬓边的碎发,"我替你在铁匠铺看门,等你回来教我绣并蒂莲。"

阿昭摇头,指甲掐进掌心:"宫里规矩多,我怕......"

"怕什么?"阿鸾笑着把半枚铜锁塞进姐姐手里,"我们有锁呢。×齐?盛<-小&说^网?+ -e?已#发)._布??>最~/¥新?¤!章?!节÷]·"

那夜,阿鸾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台上的铜锁泛着幽光,像两朵并蒂的莲。她摸着自己的半枚锁,突然想起老匠人常说的话:"铜锁要遇血才认主。"她咬破指尖,血珠落在锁上,锁身竟泛起微微的热。

三日后,阿昭穿着簇新的石榴红裙进了宫。阿鸾站在巷口,看着那顶八抬大轿越走越远,手心里的半枚锁烫得几乎要烧穿皮肉。

阿昭在宫里过得并不顺遂。她虽绣工精巧,却总被贵妃挑刺——"这牡丹少了片花瓣","这凤凰尾巴太粗"。更煎熬的是寒疾,每到月中便咳得整宿睡不着,药汁喝得比饭还多。阿鸾在民间听着这些消息,只能攥着半枚锁掉眼泪。首到那年中秋,宫里传旨:皇后要见周才人。

阿鸾在冷宫的偏殿见到阿昭时,险些认不出来。姐姐原本清瘦的脸颊浮起不真实的红,眼尾的细纹里都浸着笑:"鸾儿,你看......"

阿昭摊开手,半枚铜锁在她掌心里发着光。阿鸾摸出自己的半枚锁,两枚锁一合,竟发出清越的鸣响。阿昭的寒疾真的好了,她拉着阿鸾的手转圈圈,裙角扫起地上的落花:"那日在御花园,皇上碰了我的锁,就说我'面若朝霞,目似秋水'......"

阿鸾这才注意到,姐姐的锁扣处沾着金漆——那是皇家的印记。-我!的\书,城? -更,新_最,快_原来半枚锁合时,不仅能治病,还能让帝王看见最想看见的模样。

可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阿鸾是在某个清晨被推进来的。她撞开殿门时,正看见几个宫女捂着嘴笑,阿昭缩在床角,手里攥着半枚染血的锁。

"她不是周才人!"大宫女尖着嗓子喊,"才是周铁匠家的二闺女!"

原来阿昭的寒疾虽好了,却总在深夜咳血。皇上派了太医来看,发现她体内寒毒未清,反倒是另个姑娘,生得比画里的仙子还好看——那是阿鸾,被塞进这冷宫的"替身"。

"拖下去!"皇上的声音像冰碴子,"把她的脸毁了,扔去辛者库。"

阿鸾被拖走时,看见阿昭扑过来抓她的手。姐姐的指甲掐进她的腕骨,却比那更疼的是阿昭的眼泪:"鸾儿,我对不起你......"

毁容的那一天,阿鸾被按在木凳上。老宫女拿着滚烫的烙铁,说:"让咱们看看,这金枝玉叶的皮囊底下,到底是副什么骨头。"

青烟腾起时,阿鸾闻到了焦糊味。她想笑,想告诉她们,这副皮囊底下,是和阿昭连着的血脉。可喉咙像塞了团火,她只能攥紧怀里的半枚锁——那锁不知何时变得滚烫,在她掌心里烙出红印。

冷宫的日子比想象中更难熬。阿鸾被赶到柴房,睡在稻草堆里。阿昭被关在隔壁的偏殿,每日只能靠送饭的小太监递句话。有回小太监说:"周才人咳得厉害,皇上连看都不愿看。"

阿鸾摸着脸上的疤痕,突然想起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