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不说话了。·x_x*n′y!d+..c^o\m¢
在他看来,朱雄英的策划竟然完美无缺。
既然有商人愿意主动提供给朝廷棉布,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
至于这部分钱之后该怎么偿还,朱允炆根本就没有想过。
在朱允炆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区区几个商人而已,就算是不给他们还钱,能奈我何?
然而,此时的朱雄英虽然面色不显,心中早已经是瞠目结舌。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朱允炆一脸便秘的样子。
分明就是觉得自己这个举措相当完美,但又找不出茬的憋闷。
不是。
他是真看不出来问题吗?
朱雄英隐隐有些担忧。
这个计划是他灵机一动,即兴想出来的。
本来没指望能够瞒得过有心人的眼。
但是眼下看来,他似乎把这位大明第二代皇帝看的有些高了。
想到这,朱雄英眼睛微微一转,转头看向了徐允恭。
“魏国公,您觉得如何?”
徐永公拈着胡须沉思片刻,突然抬头,咄咄的看向朱雄英。
朱雄英心中一跳。
还以为是这位魏国公,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结果下一秒便听到徐允恭说道:
“朱先生,若是能像各路商号拆借布匹,自然是一件好事。·兰.兰′文!学` ′最*新~章.节-更`新*快?”
“但是朱先生可曾想过,现如今只不过是金陵一地。”
“就已经有难以维持之患。”
“如果是此时便要向商后拆解物品,等到日后宝钞改革,向大明一十四省扩散开来。”
“棉布丝绸无以为继之时,又该如何?”
朱雄英顿时松了口气。
这位确实是动脑子了。
只不过还是没有看到关键。
朱雄英笑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魏国公不必担心,即使是改革之法,在金陵大获成功,也不可能同时向大明十四省扩散。”
“事实上有关这方面的想法,我还未写成奏疏,呈递太子殿下预览。”
“我初步打算,将大明划分为四到五个阶层。”
“第一层是最开始的金陵,我们在这里进行保超改革的试点,其中有任何的问题和疏漏,都可以及时的发现改正。”
“第二层,实际上是苏杭等织布大省。”
“这些地方,本就是丝绸棉麻的产地,无论是老百姓还是豪门大户,家里都不缺布匹。”
“甚至于如果等我们打出民生开通兑换之后,这一些地方的商号,甚至有可能主动将棉布存到银行。+第-一,看*书^网? !免?费\阅¢读!”
“换取宝钞以方便行商。”
说到这儿,朱雄英看着目不转睛的二人,突然笑了笑。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便有了回旋的余地。”
“第三层便是要辐射西北等地,这些地方与草原接洽,也是棉花的主产地。”
“推行宝钞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无关大雅。”
“剩下第四层就可以是其他地方了,到了这一步便是煌煌大势,不可违逆。”
“到那时宝钞直接与棉布挂钩,只要控制住宝钞的发行量,那么方便而且坚挺的新型宝钞,必然会流行于世。”
话说完,朱雄英顿时觉得口干舌燥。
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但把茶杯放下之后,看着朱允炆和徐允恭二人,仍旧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朱雄英开口问道:
“魏国公,殿下?”
朱允炆首先回过神来。
“朱先生此言……实乃真知灼见。”
“小王佩服。”
朱允炆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朱雄英的计划环环相扣,似乎把所有的困难都想到了。
显得他这个皇孙像是在吃干饭。
虽然朱允炆很想在提几个问题,但是个人水平有限,以他的能力,是真的发现不出这其中还有什么纰漏。
另一边徐允恭也回过神来,稳重的点了点头。
不过徐允恭就比朱允炆稳重的多,并没有说一些浮夸的套话。
而是单刀直入的,对着朱雄英说道:
“先生所言,振聋发聩。”
“我这边马上准备,最多五天,必然一切就绪。”
“至于棉布,还请小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