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哥?!”
一听到这个名字,再看到这张有些相似的脸。·咸-鱼\看\书, ?追,最.新_章?节*
朱允炆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惊讶,忽地站起身来。
朱雄英。
这个名字,对于朱允炆来说,根本就不仅仅是兄长那么简单。
虽然,只论地位,如今的朱允炆和当初的朱雄英如出一辙。
都是太子长子,都是皇长孙。
但是朱允炆知道,即使是现在的自己,在文官当中已经有了些许贤名。
真正的处理了几件事务。
但是论及在皇爷爷和父王心中的地位。
自己至今比不上当初的大哥。
别的不说,只说一点。
自己得到一封奏疏的抄写工作,都觉得来之不易。
还要借着皇爷爷染脏了奏疏的契机,才能一窥大明政治。
但是当初。
大哥认字写字的时候。
却是直接拿的宋濂大儒的奏疏临摹的。
大明开国那一群功臣的奏疏,谁的大哥没有看过?
甚至于当初皇爷爷和大臣们开会,都是皇祖母抱着大哥在一旁旁听
人比人,气死人啊。
所以即使大哥已经逝去十年,那个身影,却永远铭刻在朱允炆的心中。^b-i!x′i+a.6*6!6-.¨c,o+m!
像是丰碑,又像是梦魇。
挥之不去。
此时此刻,当这个名字和这相像的面孔,再一次出现在朱允炆的眼前之时。
朱允炆的第一反应,便是极度的震惊。
但随即而来的,是浓浓的嫉妒与警惕。
眼前这个朱雄英,肯定就是因为这个名字和这张脸,得到了皇爷爷的青睐。
可恶——
凭什么!
就凭他叫朱雄英?
一时间,朱允炆的心中,平白升起了一阵愤恨
因为这个名字。
朱允炆多日以来的,可以参与政事的喜悦心情一扫而空。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于内心深处的嫉妒。
或许是因为幼时的地位对比,又或许是因为今日皇爷爷的心态偏向。
总之此时的朱允炆,早已经忘记了,自己打算交好这位父王口中大才的计划。
看着朱雄英和霜儿的眼神中,带着隐藏的极深的厌恶。
“两位,久仰。”
朱允炆拱了拱手,从牙缝里蹦出了一句客套话。
然后边一屁股坐在那里,闷不作声。
朱元璋也不以为意。
本身朱允炆的作用,就是当一个吉祥物。¨小/说-宅- ,免*费_阅/读′
今天他来,是要有正事和朱雄英谈:
“朱小子,现在咱已经把架子搭起来了。”
“你所说的那个银行,选址也选到了户部边上。到底该怎么做?你给个准确话。”
朱雄英想了想,目光扫过面无表情坐在旁边的朱允炆,问道:
“朱老郎中,我要的国库里的棉布到位了吗?”
“到位了。”
“现在魏国公正在带人,整理这一批棉布。”
“魏国公?”
朱雄英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是那与国同休的徐家。
点了点头,说道:
“既然是魏国公处理,那我就放心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你要清理出国库里这一批棉布的质量,根据质量,疏密,白净程度分门别类,对应一下市面上的价格。”
“等到统计完成之后,咱们便可以开门,兑换大明宝钞了。”
说到这,朱雄英想了想,大手一挥。
“我想了一下,银行的选址还是不要选在户部旁边。”
“最好是能够在金陵的闹市区,找一个带小院的楼阁。”
“前面的楼阁负责兑换,后面的小院负责作为仓库存放棉布和宝钞。”
“只有开设在闹市区,然后宣传到位,老百姓才能够真正明白,宝钞不再是废纸一张。”
“否则的话,一旦开设在户部周围。”
“官衙难进,来兑换的就只有官僚。”
“无法真正惠及到老百姓。”
“搞不好还会有官僚趁机倒卖老百姓手里的宝钞,从而谋利。”
因为朱允炆在旁边,所以朱雄英讲说的极为细致耐心。
连朱元璋都感觉得出来,这一次朱雄英的讲说细致入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