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书房接见了诸葛亮和王安等人,此刻窗外几株寒梅傲然绽放,随着冷风,悄悄送来一阵香意。/芯!丸.本-鰰/栈? *最¢新~彰·結!埂?鑫^快\
刘备此刻正看着窗户外面出神,诸葛亮踏入了书房后,便开口打断了刘备的思绪。
“大王,守义回来了。”
刘备转过身,看向了诸葛亮,又将目光停留在王安的身上。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啊。”
“安,见过主公。”
王安恭敬行礼。
“快,快起来,此番匆匆往返汉中,守义辛苦了。”
刘备起身,亲自将王安扶起来,又拉着他坐下。他看着眼前这个还不满三十岁的年轻下属,前往汉中之前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
“为主公大业,不敢推辞。”
“免礼免礼,坐,快坐下。孤看守义面色也不太好,早知道当初就不该让你先去汉中,而是应该在成都和凤儿完婚之后,再让你北上。”
安抚王安坐下,刘备这才仔细的打量起王安的神色,连日来的赶路,即便在葭萌关先休整了一番,可葭萌关到成都,也又数日的路程,这一路奔波确实疲惫。
诸葛亮见状,带着赵云等人暂时退了出去,让这君臣二人有独处的时间。
可转念一想到他在汉中所做之事,虽然多是得罪人的,可终究是为了北伐大业,有心责罚几句,又只能忍住。+h.o/n\g+t-e~o¨w^d?.~c~o^m¢
他如今看王安,就如同看自家的后辈一般。
“谢主公关心,只是为陛下,为汉室,不辞辛劳。”
“你啊,你啊,来,且饮了这热茶,暖暖身子。”
刘备将一杯热茶递给了王安,他可是知道,王安不喜饮酒,偏爱饮茶,所以今日特意煮了香茗款待。
茶香袅袅升起,王安双手接过茶盏,感受到刘备手掌传来的温度。这位以仁义着称的主公,对待下属总是如此体贴入微。
“主公,臣这次回来,是想要当面和主公说说汉中屯田之事。”
见王安如此着急,刘备并没有立即回答,只是仔细的打量着王安,这一路虽然奔波劳碌,但王安的言谈举止间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看来这汉中一行,颇能锻炼人。
“守义跟随孤已经十年了吧?”
刘备轻叹一声。
“主公好记性,自江陵城投效主公,已经九年半了。”
“时间过得真快,当初在江陵城相见,你还跟在士元的身后。可当年,若不是你和士元谋划,孤也得不到江陵城,如今却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不得不感慨,孤老了。”
听得刘备如此说,王安一时之间也摸不清刘备的想法,便如实说道。*微·趣·小·税+ `免/费\岳.黩+
“全赖主公栽培,一再容我胡闹。”
“不,你不是胡闹,你只是太过赤诚,以至太过激烈罢了。关于均田,众说纷纭,这成都城内,有人说这是恶政,文长却特意来信为你辩解,可孤就是想要听你说说。”
刘备终于切入整体,语气依然温和,但眼神却极为的明亮,初听闻之时,刘备便明显的感觉到了,这均田和曹操的屯田大致相同,又略有不同。
听刘备如此相问,王安精神一振,而后也不需要任何的竹简,任何的手稿,便开始娓娓道来。
“回主公,自到汉中秋收之后,尽得汉中豪族大户良田近4000余顷,尽归军屯和民屯所有,如今已收纳安置战乱百姓一万五千余户,若能够平稳运行下去,明年夏粮可增收二十万石以上。
臣和士卒、百姓约定,只消好生耕种,踊跃参军,两三年后,这些土地便归他们所有,是为永业田;若有余力开垦荒地,还可以免税三年;三年之后,税赋依旧减半;再满三年,依旧可以作为永业田。
如此一来,百姓皆有盼头,说不得曹操治下关中百姓,也会纷纷涌入汉中,到时候不出十年,我等便可以积蓄北伐所需粮草军资,而后和荆州两路出兵,则关中可复,长安可望。”
刘备将王安的数据和魏延送来的书信做对比,大差不差,说明王安这人,确实是一个做实事的料,各项工作,各项数据,都了然于胸。
“那孤就试看均田策的效果了。”
王安听刘备这么说,心知自己在汉中所施行的均田策应当是不会被推翻了,心中大定,但下一刻,王安又不得不提起心来。
“可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