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太极殿外寒风凛冽,群臣已列队静候。
天色渐明,钟鼓声起,宫门缓缓开启,众臣鱼贯而入,分列两侧。殿内金碧辉煌,龙椅空悬,气氛肃穆而凝重。忽然,殿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众人回首望去,只见豫王李旦身着紫金蟒袍,腰佩玉带,龙行虎步而来。他神色沉稳,目光如炬,周身散发着不怒自威的气势。群臣纷纷躬身施礼,齐声道:“参见豫王殿下!”李旦微微颔首,径直走向御阶之前,站定后环视众臣,沉声道:“诸位免礼。”待众臣起身,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就在这时,三朝元老刘仁轨缓步出列,苍老却洪亮的声音响彻大殿:“殿下,老臣有本奏!”李旦目光微动,抬手示意:“刘爱卿请讲。”刘仁轨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自先帝驾崩、天后宾天以来,国中无主,朝野动荡。”“越王、韦氏叛乱虽平,然突厥犯境,边疆未靖,天下亟需明君坐镇!”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望向李旦:“豫王殿下临危受命,主持先帝与天后治丧事宜,又平定叛乱、稳定军心,功在社稷!”“老臣以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拥立豫王殿下登基称帝,以安天下!”话音刚落,霍王李元轨立即跨步出列,高声道:“臣附议!豫王殿下乃先帝嫡子,德才兼备,当继大统!”紧接着,李元芳、李多祚、李敬业三位将领齐刷刷站出,抱拳喝道:“末将等愿拥豫王殿下为帝!”皇室宗亲中,半数人纷纷出列,齐声附和:“臣等附议!”这些皇室宗亲早就被李元轨提前联系,此刻自然不会反悔。但另外一半还没站出来的皇室宗亲也不少,包括鲁王,韩王,黄国公等人。李旦眯着眼睛,将这些人牢记在心中。不支持他的人,他当然不会放过!大殿内气氛瞬间热烈起来,文武大臣们互相对视,低声议论。片刻后,又有一半朝臣陆续站出,拱手高呼:“臣等恳请豫王殿下登基,以正国本!”朝中大臣不是傻子,如今还活着的皇子就剩下三位,但豫王李旦是嫡子,按照礼制,就应该由李旦来继承皇位。李旦立于殿中,神色依旧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他缓缓扫视群臣,见支持者已占大半,心中稍定。然而,就在此时,殿内忽然传来一声冷笑。“诸位未免操之过急了吧?”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武三思负手而立,面带讥讽。他慢悠悠地说道:“先帝驾崩未久,新君人选岂能仓促而定?豫王虽功勋卓著,但事关国本,还需从长计议!”太平公主亦从人群中走出,冷声道:“本宫也觉得,此事尚需斟酌。”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支持与反对的双方目光交锋,一场无形的较量已然展开。事关皇位,谁都不肯退让。虽然太平公主不明白武三思为何站出来反对,但这却让她看到了希望!若是和武三思联手,今日胜算大增。因为,武三思麾下有许多天后的人! 天后虽然死了,但这些人全部依附在武三思太极殿内,空气骤然凝固。李旦的目光如刀锋般扫过站出来的武三思,脸色阴沉如水。他没想到,这个曾经向他示好的武氏余孽,如今竟敢公然反对自己登基?“武大人。”李旦声音冷得像冰:“本王记得前日你还送来贺礼,祝贺本王平定叛乱,怎么今日就变了主意?”武三思脸上堆着假笑,拱手道:“殿下明鉴,臣只是觉得国本大事,应当慎重,绝对没有针对殿下的意思。”“慎重?”李旦突然提高声调,吓得武三思一个激灵:“先帝驾崩许久,突厥大军压境,你们还要慎重到什么时候?”太平公主见状,立即上前一步:“四哥何必动怒?驸马说得在理,崔玄暐遇害一案尚未查明……”“住口!”李旦猛地拍案而起,袍袖口在案几上扫过,发出刺耳的声响。这个动作让满朝文武都屏住了呼吸,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温文尔雅的豫王如此震怒。薛绍被这声怒喝吓得后退半步,但很快又挺直腰杆:“殿下,崔玄暐乃朝廷三品大员,在自家府邸遇害,此事……”“此事与立新君有何干系?”李旦厉声打断,目光如电扫过反对的群臣:“难道没有查出凶手,大唐就不需要皇帝了?”窦怀贞突然阴阳怪气地插话:“就怕有些人急着登基,是为了掩盖什么。”“放肆!”李元芳“唰“地拔出半截佩剑,寒光映得窦怀贞脸色发白:“窦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