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太子薛仁杲进来,李明瞬间精神一振。
可算是终于赶回来了,不枉小爷我费了那么多心思。
既然回来了,这出好戏,那就开始上演了!
要说薛仁杲是咋回来的?
自然是李明派人“叫”他回来的。
之前,薛举命他带领五万人马,佯攻泾州,折墌两城。
本来就是佯攻嘛,所以薛仁杲带走的都是杂牌部队,战斗力士气根本和精锐中军没办法比。
后来,薛举计策成功,取得了大胜,顺势拿下了高墌城。
薛仁杲这佯攻,自然也就变成了真打。
毕竟还得打通粮道,将地盘连成一线,要不然一个孤零零的高墌城根本就守不住。
可是人家守城的唐军也不是吃素的,自然不肯束手待毙。
薛仁杲只好带着五万杂牌部队,调兵攻城。
相比薛仁越立下干脆漂亮的首功,薛仁杲这次攻城可不算顺利。
损兵折将,在两座城下扔下了不少性命。
他人虽然多,可都是杂牌部队,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
面对死守不出的唐军,一时间也陷入了僵局。
就在这时候,他收到了大营送来的一封密函。
密函的字,歪歪扭扭,一看就是没读过几天书的人写的。
不过看完内容,薛仁杲立刻就怒了。
密函,自然是李明写的。
内容其实也没啥,就是告诉太子,您带兵攻城,这么些天了都没动静,可得加把劲了哇。
晋王现在刚被陛下钦点了首功,天天在营里耀武扬威的,尾巴都快翘到天上了。
太子您再不打个漂亮的胜仗,怕是都被晋王比下去了哇。
虽然字里行间说的都是实情,看似是为了太子着想,“好心”通风报信。
但是这封的用意,就是在挑拨薛仁杲。
薛仁杲本就是个无脑莽夫,看完之后果然对晋王愈加的不爽。
一母同胞的两兄弟,一个立下奇袭首功。
一个损兵折将,才勉强完成。
两厢一对比,是不是显得太子无能?
你说那薛仁杲,心里能舒服么?
但是他这种人,不会找自身的问题,不怪他自己指挥能力不行,而是暗自埋怨起老爹薛举偏心来。
老二有什么本事?凭什么好事都可着他来?
不过就是带人爬了下山路,趁着唐军不备来次偷袭,换谁谁不行啊?
就这,都他娘的被定成了首功!
摆明就是要给老二出头立功的机会!
难啃的硬骨头却留给了老子,还不给精兵,手底下全他娘的是杂牌炮灰。
薛仁杲越想,心里越不平衡。
他这仗打得憋气窝火,加上生性暴虐嗜杀,又被李明的信函挑拨了下。
满腔的怒火无处发泄,脑子一热,又开始了虐待士卒泄愤。
稍不顺心,就对士卒施以断舌,割鼻,舂斮等酷刑。
将五万大军折腾的军心涣散,怨言不止,每日都有不少士卒结伴搭伙的逃离。
越是这样,薛仁杲越怒,虐待得越发变本加厉。
然后再是一轮的逃离。
五万大军在他这样不断折腾之下,基本处于崩溃的边缘。
还谈啥攻城啊,能保持住大部分编制都算不错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薛仁杲这一弄,消息自然就传到薛举耳朵里去了。
薛举听到消息后,气的肝疼。
他虽然同样的暴虐嗜杀,可也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城还没等打下来呢,你就开始虐待士卒,好好的五万大军都快给你折腾散了,难道还指望你自己一个人攻城?
薛举本来可是想把这三座城,打造成进攻关中的桥头堡的。
现在倒好,城打不下来,军心又开始动摇,计划全都给薛仁杲毁了。
薛举立刻派人过去,首接除了薛仁杲的军权,派人另外整理部队。
同时传下口谕,将薛仁杲骂了个狗血淋头!
“汝才智纵横,足办我家事。而伤于苛虐,与物无恩,终当覆我宗社!”——出自《旧唐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五》
这话的意思呢,就是训斥薛仁杲。
你才能谋略还可以,但是生性严苛酷虐,不能施恩于人。
我这点产业,迟早得毁在你手里!
这话,对于一个太子来说,可以说是很重很重的了!
传出去,甚至会动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