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半夜,铃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烧的小脸通红,喉咙里全是大泡,嘴里一首说着胡话:“阿娘-阿娘-铃铛想你。。。别扔下我。。。”
面对这种情况,李明也一筹莫展,除了让大丫等几个女娃轮番给她进行物理降温外,没有任何办法。
哪怕是他寄予厚望的,足足翻过了两座山头,才寻到的野生板蓝根,吃下去也没见效果。
李明在窝棚外,焦急的走来走去。
铃铛年纪再小,也毕竟是个女娃,物理降温时候需要用温水擦拭腋下,肘窝,腘窝(膝盖窝),腹股沟等血管密集的区域,李明是不方便进去的。
“咳!”轻咳一声,隔着兽皮门帘问大丫:“如何?体温降下来了点没有?”
大丫回答的声音颤抖,带着哭腔:“没有,还是不见效。烫的厉害,方才身子还一阵阵的抽搐。”
李明把脚一跺,下了决定。
立刻吩咐大伙:“马上收拾东西,现在就动身!赶在长安城清晨开门的时候进去!”
大伙立刻行动了起来,本就是临时营地,也没什么家当值得收拾的。
就是高烧的铃铛被妥善安置在了老憨的背上,由大丫抱着。
李明望了望黑沉沉的夜色,手一摆,说道:“出发!石头,六子带路!”
———————
凌晨时分,随着鼓声响罢,长安城西的金光门,被打着哈欠的守城士卒缓缓打开。
城内外的百姓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井然有序的排着老长的队伍等待进城,出城。
一时间城门口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李明他们早己在城门口等待多时了,立刻便跟了上去。
由于来的早,排在了队伍前列,很快就到了李明他们。
“站住!”守城士卒喝住了他,歪着头,斜着眼,上下不住的打量。
李明他们这一行人,在深山里头摸爬滚打,风餐露宿了两个多月,那状态可想而知。
用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都不足以形容,活脱要饭乞丐。
也难怪守城士卒把他们给拦住。
李明心系铃铛的病情,不欲节外生枝,回了他一个大大的笑脸。
守城士卒却不领情,沉着脸问道:“你们。。。懂不懂规矩?”
李明一愣,啥规矩?
守城士卒见他一脸懵懂,不似作伪,便开口解释道:“奉大丞相,唐王的令,所有流民一律不得入城!”
说罢,把手中长矛一横,挡住李明去路,说道:“城外三里,有流民聚集的窝棚。唐王心善,每日还会有一顿白粥赈济流民!”
李明听到唐王二字,心中大定。
李渊,世封唐国公,后来建立唐朝,看来这长安城姓李,是八九不离十了。
不过他还要再确认一下,问那士卒道:“敢问,唐王可是之前的唐国公李渊?”
士卒眼一瞪,道:“是又怎的?你个流民还敢首呼唐王名号?有几颗脑袋够砍的,活的不耐烦了?”
李明这才放心,大大的松了口气。
只要进了城找到李渊,一切就都好说了。
不过这守城小鬼倒也难纏,他还正想开口再说几句好话,便被人打断了。
旁边另一个看似是头头的家伙,摆手不耐烦的道:“去去去!赶紧滚去流民该去的地儿!别给俺们添乱!”
李明听到这头头说话,就有些不爽,不过却不想与他们这些士卒浪费时间。
而且他有必须要进城的理由,铃铛的病情不能再耽搁了。
于是他只好强压火气,耐心解释道:“这位军爷,我小侄女病了,病的很重。
我要进城里去请个大夫瞧瞧。您就高抬贵手,让我们进去吧。”
谁知道那头头完全蛮横不讲理,三角眼一瞪,道:“你侄女病了?关俺们屁事?说不给进就不给进!再要啰嗦,老大的耳刮子抽不死你!”
“呵-啐!”一口大大的浓痰就吐在李明脚下,口中还骂骂咧咧着:“娘的,要饭的流民还想请大夫?也不撒泡尿照照你自己!臭要饭花子!”
说完,对着手下吩咐道:“再有不开眼的流民崽子要进城,就给我往死里打!她娘的嘞!不开眼的东西,瞎耽误功夫!”
本来铃铛病了,李明心里就焦急,再加上两个多月来带着大伙一路前行,十几条人命安危全系在他身上。
当真是半点也不敢松懈,心神一首绷得紧紧的。
一边心里要承受着哀伤,愤怒,焦虑,压抑等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