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在这个时间点脱身,其实是最好的。
“真是如此?那就有些可惜了,丞相。”
“不可惜,臣己经在朝堂上纵横了20余载。
20年的时光,也该退下来好好休息。”
李承乾也是洒然一笑:“可,既然丞相如此想,朕也不必再度挽留。。”
“谢,陛下。”
这一次,丞相是诚心实意的拱手行礼。
再度诚心一拜,转身离开,没有带走什么。
皇帝首到对方身影消失在这太极殿中后,也没有说什么。
这时,程知节等人也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也纷纷上前。
““陛下,臣要请辞……”
贞观十九年末,这个大雪天,朝堂上。
太上皇时期的老臣,至少走了七成。
留下的三成,是李承乾的强力挽留下,才留下来的。
因为少了他们,朝堂会崩溃,可这些人也待不了多久,继任者己经基本上准备好了。
两位小将军,从倭国带回来的女性,皇帝赦免为了平民……
贞观二十年,蓝田县。
在苏静的压制下,没有消息传回长安城,也就在这一年中,蓝田县的那些高手匠人,做出了许多于民于国有用之物。
也在另一个方面保证了帝国的源远流长。
贞观二十一年,李承乾开始将犯了罪的官员,及一些有功之人派去倭国,准备将那片土地再度利用。
贞观二十二年,太上皇李世民病危,不知是做样子还是真心实意,皇帝在明德殿外守了三天三夜。
诸多由陛下提拔起来的朝臣,纷纷担忧。
贞观二十二年,年末。
皇帝将长安城外的朱雀军交给了李泰,让他往大唐西方去,离开大唐,一个月后开始征伐。
打得到哪儿,那就是他的地盘。
每日只能清醒两个时辰的李世民得知这消息,哈哈大笑,承乾,终究还是没走自己的老路。
贞观二十三年,正月初一。
李世民接受了百官的朝贺,而这一日,他拖着早己病得走路都费力的身子,亲自为承乾披上了龙袍。
示意,可以将这个国家完全的交给他了。
诸多朝臣也明白,陛下这是真正掌控了大唐,也真正让太上皇放心了。
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十日,太上皇李世民崩于终南山翠微宫。
第二日,自感罪孽深重,九华和尚自绝于司天监。
袁天罡、李淳风离开长安城,就此不知所踪。
长孙无忌躺在后院摇椅上,赫然离去……
一个月后,太上皇谥号:文皇帝。
长孙无忌陪葬昭陵,李承乾改年号永辉。
……
二十年后,曾经意气风发的皇帝额间,也有了丝丝白发。
从父皇手中接过来的大唐,自己算是做得还不错,可以称得上是一句歌舞升平、路不拾遗、百姓和乐。
此刻,他搬了张凳子,坐在昭陵前。
默默看着父皇母后的陵寝,口中喃喃。
“皇帝,二十年便足够了,为了国朝安稳,也该提前退位给下一任,扶着他走一走……”
同时,长安城中。
他的嫡长子李象,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