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每天都特别的忙。搜索: 一路小说 16xiaoshuo.com 本文免费阅读
自从他来到红旗军这边之后。
只有开场那两天稍微休息了一下,没有那么累。
等到他正式接手工作之后,那真的是没有一天能够闲下来的。
光是红旗军现有的各种资料,还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图纸,以及工厂里面的机器设备等等。
宋应星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才基本上把这些东西都给理清楚。
随后宋应星组织了大批的人手,并分成了不同的研究小组。
对不同的技术项目进行研究。
他要让更多的人把技术给吃透,并想办法更广泛的应用于现实之中。
现在宋应星最重要的任务有两个。
第1个是把蒸汽机应用到更多的行业,比如把黄河上航行的船只全部换成蒸汽动力。
这样子逆流而上的时候,那就速度快多了。
吴堡县就在黄河的边上,另外一个工业基地包头,那边距离黄河岸边也不远。
所以红旗军也还是有不少船只的,并且是他们的主要运输力量之一。
所以把船只改造成蒸汽动力,这个对红旗军来说很重要。
不仅关系到现阶段的应用,还关系到以后的大航海。
第二就是火车了。
在宋应星搞懂了火车和铁路的运行原理之后,他就己经知道了火车和铁路的重要性了。
要修建铁路这可是个大工程。
还要仿照火车头,还有车皮车厢,这本身也不是个简单容易的事情。
所以宋应星本来就很忙。
而当李定邦从朝廷那边拿到了《永乐大典》之后。
宋应星需要忙碌的事情就更多了。
《永乐大典》上面各种比较实用的技术,李定邦都给出了大致的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然后让宋应星组织人手研究并改进。
而《永乐大典》上面记载的技术太多了,这就需要成立很多个研究小组。
宋应星为此很是头疼。
幸好他发现在红旗军这边,教育改革己经推行了几年时间。
高级学堂里面有不少相关的人才。
那些人不说是有多厉害吧!
但是基本的知识和原理他们是有所了解的。
只是那些学生基本上只懂理论,对于实际操作却是一窍不通。
宋应星挑出一些技术比较好,头脑比较灵活的工匠。
跟高级学堂的学生一起,共同组成各种各样的研究小组。
这样子就有擅长理论的人,也有擅长动手的人。
特别是跟铁路与火车头有关的项目,光是高级学堂的学员就有上千人。
宋应星带着他们一边搞研究,一边仿照火车头,仿照火车的车厢。
还经常跑到工地上去实际操作铺设铁路。
就这么忙来忙去,到了崇祯5年的秋天。
吴堡县到西安府的铁路修建完工了,火车正式投入了运行。
此举在全国范围内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但是宋应星没空去关注那些事情,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忙。
哪怕他参加了通车实验,从五堡县乘坐火车回到了西安府,也只是回家去跟老母亲见了个面,在家里面歇了一夜。
第2天就乘坐火车返回了吴堡县。
然后继续搞研究,继续想办法修建更多的铁路。
到了崇祯6年的时候,铁路以西安府为交通枢纽向南北延伸出去。
并且蒸汽动力的船只也改造成功了。
而随着蒸汽机为动力源的船只越来越多,红旗军逐渐垄断了黄河航道,以及长江航道。
到了崇祯8年的时候。
铁路向北修建到了包头,向南修建到了长江边上。
红旗军的影响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这个时候大统一的时代也即将到来了。
宋应星这样一首忙着搞技术搞研究,对外面的事情他不怎么关心。
但是统一神州这种事情。
宋应星没有精力去关注,也会听别人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