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奏道:“启奏大王,臣对此有不同看法。”
“太子之位,固然通常是立长,但于我大秦而言,自古以来便是立贤立德。”
“公子胡亥与大王更为相像,不仅聪慧过人,而且品德高尚,立他为太子,未必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李斯的这番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众人惊愕地看着他,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应对。
“他怎么会倒向胡亥呢?”有人低声议论道,“难道是胡亥那边有人拉拢他了?”
“看来他是被扶苏的支持者给吓到了,想要依附一位公子来对抗扶苏。”另一个人猜测道。
然而,也有人对李斯的动机提出了质疑:“李斯此举,恐怕是想多了吧。”
“扶苏的主人身份可比宫中任何一位公子都要高贵得多,他又怎么会看得上胡亥呢?”
“你压错宝了!”韩非心中暗自冷笑,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为胡亥谏言的李斯,仿佛能透过那看似恭敬的外表,看到其内心的算盘。
“廷尉所言极是,胡亥公子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我大秦最为杰出的储君,定能保我大秦长治久安!”
支持胡亥的一脉大臣们也纷纷附和道,他们的声音在朝堂上此起彼伏,一时间好不热闹。
一眼望去,支持胡亥和扶苏的朝臣们几乎占据了朝堂的大半壁江山,甚至连许多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武将们也都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人可真不少啊!”嬴政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这大殿内支持扶苏和胡亥的朝臣们,心中暗自思忖着。
如果没有陆尘的出现,或许他真的会如众人所期望的那样,将太子之位赐予扶苏。
毕竟,扶苏虽然性格有些懦弱,但在诸多公子中,也算得上是最为聪慧的一个了。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偏转,仿佛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推动,如今的局面己与史书上所记载的大相径庭。
秦始皇嬴政,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对他的长子扶苏寄予厚望,认为扶苏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然而,命运却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即使到了年迈之时,秦始皇也未曾立扶苏为太子。
在他沙丘病故后,留下的遗诏竟然被篡改,这一篡改,彻底改变了大秦帝国的命运。
最终,最无能的秦二世胡亥登上了帝位,而扶苏则被迫自杀。
这个决定不仅让扶苏含冤而死,更让偌大的大秦江山在二世而亡,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不过,这只是历史的记载,而如今,一个名为陆尘的变数出现了。
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为大秦立下了灭六国的首功。
六国之中,有五个国家的君王都命丧于陆尘之手,他的战功赫赫,无人能及。
若是一般的君王,面对如此功高震主的臣子,恐怕只会心生忌惮,甚至会不择手段地将其铲除,以绝后患。
毕竟,陆尘的功绩实在是太大了,他在军中的威望也达到了巅峰,得到了大秦百万锐士的衷心认可。
然而,对于嬴政来说,他并非一般的君王。
即使陆尘不是他的弟弟,他也绝不会做出卸磨杀驴之事。
因为嬴政深知,一个真正的明君,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容人之量。
若连这点都做不到,又如何能成为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呢?
如今得知陆尘竟然是自己的弟弟,这让嬴政心中的喜悦之情愈发难以言表。
对于陆尘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嬴政除了满心欢喜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三族,王绾支持扶苏,李斯,御史,支持胡亥……”嬴政的声音冰冷而又威严,他那锐利的目光如鹰隼一般,冷冷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他将那些支持两位公子的官吏们的名字一一记在心中,仿佛这些人己经被他打上了死亡的印记。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人都将会成为被嬴政无情清理的目标。
到那时,朝堂之上必将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嬴政可以想象得到,那些被他铲除的朝臣们会如何激烈地反对他,他们会搬出礼法,祖宗之法等各种借口,用尽一切所能想到的手段来与他对抗。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挡嬴政的决心。
二十多年前,他己经承受过一次这样的压力和反对,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绝对不会再让历史重演。
“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