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龙亲率五万主力,试图夺回娄山关的行动被马孔英所挫败,只得狼狈逃回海龙囤,杨应龙这个时候再次向赵锦、沐昌祚等人请求投降,表示他愿意归顺大明,但是被赵锦等人予以严词拒绝,朱载坖是有严旨的,就是要剿灭杨应龙,同时对于整个西南的土司予以整肃,以加强朝廷对西南的控制力。&秒=章D节)小?¨)说×>网¢ 3~-更@++新×最.t全÷??
所以对于杨应龙的请降,赵锦和沐昌祚都没有理睬,而是督促官军加快进剿,将迅速夺取海龙囤,以结束朝廷在贵州的战事。在这种情况下,沐昌祚传檄诸军,加快进度,会师海龙囤。
现在杨应龙逃奔养马城,同时在此聚集残兵,准备负隅顽抗,养马城属海龙屯外围军事设施,建筑规模较大,有城门六座,城墙高达三丈,易守难攻,杨应龙准备据守养马城,以对抗朝廷,杨应龙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养马城、海龙囤等一系列坚固的工事,迟滞官军的进攻,使得官军付出不可承受的伤亡代价,这样的话官军最终还是会接受他的请降,大不了损失一些领土人口罢了,杨应龙还是能够继续在播州当土皇帝的。
但是官军肯定不是这么想的,朱载坖严旨再三,对于杨应龙是必要剿灭的,这点沐昌祚是很清楚的,所以沐昌祚率军和刘綎汇合之后,率兵准备攻取养马城。£?e鸿?特[小{说:网= ]**无÷错ˉ?|内)§容§]
刘綎这些日子也没有闲着,他麾下的八千人中,有五百是装备了线膛燧发火铳的善射之士,刘綎就利用他们手中的火铳优势,对于海龙囤和养马城的苗兵予以射杀,主要是射杀从海龙囤和养马城出来砍伐木柴的苗兵,将他们封锁在城内,以防止这些人出城,先截断他们的消息来源,等待官军大军抵达。
同时在刘綎的指挥下,官军甚至依靠着射程优势,于清晨、黄昏派遣善射之士射杀城头的守军,制造恐慌,也利用官军携带了各种火炮对于海龙囤的城墙进行了打击,不过海龙囤和养马城的城墙确实是非常坚固,官军携带的佛郎机和小口径火炮是很难对这些城墙构成破坏的。
等到沐昌祚、张元勋率领大军抵达海龙囤与流言会师,官军现在在海龙囤城下已经有近十万人,沐昌祚召集众将,商量此事,现在对于官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攻破海龙囤,剿除杨应龙,沐昌祚向众将询问破城的办法,大家都看向刘綎,因为他已经在海龙囤多时了,对于附近相关情况也应该是很了解了。\w?e\i?q~u\b,o^o-k!.?c,o·m_
对于海龙囤的情况,刘綎也确实摸得很清楚了,杨应龙久蓄异志,自然是早有准备,他在龙崖屯基础上扩建城堡、宫室,筑前后12关,在方圆十多里范围内的山上围筑坚壁巨垒。建筑物均以千斤巨石砌筑,城门嵌刻关名、城门上营造箭楼、仓库、兵营、水牢于城中,各关之间石墙相隔。
凭借险峻的山势,官军要想进攻,势必会造成重大伤亡,而且长期围城之法也行不通,据最近抓到的俘虏称,海龙囤内有水井,也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官军想要以长期围城来破海龙囤,难度是很大,官军不可能长期维持大军在此地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破城,攻克海龙囤。
但是这座杨应龙苦心经营的要塞确实是易守难攻,官军现在再去调运重炮,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恐怕只能用人命去填,蚁附攻城,直下海龙囤,沐昌祚等人都是经年作战的老将了,对于这种攻城方式,他们当然知道伤亡会十分之巨大,但是眼下圣谕煌煌,沐昌祚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
刘綎说道:“军门,要破此城,恐怕要水火两法才行。”
在座的都是老将了,当然知道刘綎的意思,攻城确实可以用水火之法,无非就是利用坑道,挖到城墙底下,然后用水将城墙灌塌,或者用木柴以烟熏的方式逼迫守军放弃城墙。
沐昌祚经过思考之后决定,先强攻养马城,以震慑杨应龙,吸引杨应龙的注意力,然后官军在铜柱关、铁柱关的城墙根底下挖地道,然后灌水,千斤巨石砌的城墙地基被挖松,使得城墙倒塌。
于是沐昌祚亲自领兵,率领官军、土兵砍伐树木,打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城,沐昌祚之所以选择进攻养马城,一来是展示官军的实力,震慑海龙囤上的叛军,同时掩护刘綎在海龙囤的坑道作业,二就是考虑到养马城内的守军主要是被马孔英所击败的溃兵,他们士气不高,官军正好拿他们试试手。
在沐昌祚的指挥下,六万余官军和土兵进攻养马城,从一开打,沐昌祚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不计伤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