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锦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一战将杨应龙的主力歼灭,迅速解决战事,否则的话,一旦迁延日久,对于大明来说并非好事,所以赵锦希望迅速解决战事,但是现在官军势大,杨应龙已经准备龟缩回播州,依靠播州的地形对抗官军,要想将杨应龙的主力骗出来予以歼灭,谈何容易。·辛¨顽· ′ ·鰰_占? ·冕*费^粤_读.
如果不能将杨应龙的主力骗出来的话,官军就要攻山了,这样一来的话对于官军来说的话,伤亡就会极大,而且所需要的时间也会非常之长久,对于朝廷来说并不划算,赵锦思虑再三之后,命令川、黔、滇三省之兵继续压缩杨应龙部播州的空间,尤其是从重庆方向来的官军和石柱土司的兵马,要迅速南下,给杨应龙以官军泰山压顶之势,将杨应龙部向南方压。
赵锦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乌江两岸的绥阳附近是贵州相对平坦的地方,有利于官军用兵,如果能够将杨应龙部向南,尤其是向乌江北岸挤压的话,有利于朝廷的用兵,同时赵锦命令沐昌祚督率滇、黔之兵,在乌江南岸集结,准备渡过乌江,做出直取播州的态势。-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
官军已经初步掌握了局势,对于杨应龙来说,现在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而在京师,来自倭国的消息也使得朱载坖有些振奋,隆庆十五年六月,明智光秀举兵反叛,将织田信长给宰了,安东都护府迅速采取行动,在李如松的率领下,官军以六千骑从越后直趋京东,以保护倭国王室为由,将倭王等一干京都公卿全部带到了春日山城徐渭的帐下。
现在徐渭向朝廷奏报此事,请示下一步的计划,徐渭向朝廷详细陈述了现在倭国的情况,由于织田信长死的确实是非常突然,导致倭国现在颇有些群龙无首的意思,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打着为织田信长报仇的旗号率先对明智光秀动手,想要以剿灭明智光秀为旗号,收拢织田信长的势力,成为新一代倭国的大军阀。
徐渭对于丰臣秀吉观感比之织田信长还差,徐渭认为此獠绝非善类,对大明比之织田信长还不恭顺,应当及早除之,以免日后酿祸,同时在织田信长死后,倭国国内的势力就显得错综复杂了,首先是大明的安东都护府,控制了甲斐和越后两国,现在手上还控制了倭国王室。′微*趣/晓.说- ,哽?薪\最-全.
然后就是织田信长的派系,主要有两大阵营,其一是丰臣秀吉,在织田信长吃鱼的时候,丰臣秀信正在与毛利家作战,得知此事之后,和毛利家议和之后率兵返回,准备交出明智光秀。
而另外一个大阵营就是丹羽长秀,当时丹羽长秀与织田信孝率领四国平定联军准备攻打长宗我部家。知道织田信长遇害的消息后,长秀和信孝决定先杀害信长侄子津田信澄。理由是信澄的父亲织田信行曾经多次背叛信长,最后遭信长谋杀,且信澄娶仇人光秀之女为妻。之后联军前去与丰臣秀吉军会合在山崎战役中击败明智光秀。
另外的毛利家,织田信长的突然死亡,使得毛利家得以有喘息之机,趁此机会毛利家肯定是抓紧时间恢复实力的,还有织田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得知织田信长死亡和官军控制了倭国王室之后,德川家康一反常态的保持沉默。
徐渭很清楚,现在的问题就是谁能够接替织田信长,统帅他的麾下,其实就是丰臣秀吉和织田秀信两个选择,不过徐渭很清楚,织田秀信要想接班是很难的,甚至他能否安全长大都是个问题,作为织田信长的长孙,他年龄太小,虽然有丹羽长秀等人的支持,但是恐怕也是争不过丰臣秀吉。
织田信长不是没有儿子,但是他的嫡子织田信忠早死,只留下长孙,剩下都是庶子,没有什么继承权,恐怕最终还是丰臣秀吉会取得胜利。
徐渭向朝廷建议,第一,立即命令倭国国王,将织田信长的右近卫大将等职务赐予给织田秀信,确定织田秀信的地位,同时鉴于织田秀信还太小,为了保护他不被丰臣秀吉给暗害,命令将织田秀信接到安东都护府来,由大明朝廷予以保护,同时对丰臣秀吉予以牵制,拉拢丹羽长秀等织田信长的心腹,离间他们的关系。
第二,以倭国国王的名义,将织田信长的势力范围予以分割,将织田信长原本的领土等以倭国国王的名义分配给织田信长麾下的大小头目,削弱丰臣秀吉的力量,使得倭国内部更加混乱。
第三,因为这次大明官军出动大军保护了倭国国王,大明自然是要求倭国的这些大名们向朝廷交一笔费用的,徐渭建议,以奉养倭国国王和重建京都为名,要求倭国境内的各大名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