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盘皆输。”
朱胜毅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殷沧浩的担忧。然而,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冷静地分析道:“我也深知其中风险,但如今形势紧迫,我们已无其他更好的选择。只要我们计划周详,行事果断,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未必不能成功。”
经过一番深入的商议,两人最终决定让朱玉山统领两路人马,第一个目标就是滨江营和吴敬诚。
朱玉山是朱胜毅的侄儿,不仅成熟老练,勇猛善战,而且足智多谋,由他来负责这次行动,无疑是最佳人选。
具体的安排是,朱玉山将调集三个营和军政部的兵力,兵分两路。
一路部署三个营直接攻打滨江城,给滨江营造成正面压力。
另一路则负责军政部一百多人的新军,迅速前往叙州城和滨江城。一旦时机成熟,新军便要果断出手,暗杀袁光烈和吴敬诚这两个关键人物。
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朱胜毅、殷沧浩以及朱玉山还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和完善,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从云雾寺祈福归来后,吴敬诚便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他深知滨江营的整军备战刻不容缓,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力求让士兵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战斗力。
与此同时,吴敬诚还积极筹划着作战方略。他深知要保卫滨江城,仅凭滨江营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协调各方势力,共同抵御外敌。为此,他先后拜访了滨江城首富葛富贵、码头帮张彪和航运公司魏岱平,与他们深入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就在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上午,吴敬诚收到李炳俊的消息,一份简短而又令人震惊的电报:“调集三个营,择日围攻滨江营,俊”。
吴敬诚看着这份电报,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他知道,滨江营即将面临一场巨大的危机。
吴敬诚和殷沧浩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射出,就无法再收回来。
如今,殷沧浩和朱胜毅的权势如日中天,他们根本不会把吴敬诚这样的小人物放在眼里。
吴敬诚意识到,自己和滨江营的命运已经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果不其然,就在吴敬诚紧锣密鼓地筹备之时,滨江营却遭遇了一系列离奇事件。这两天,竟然有人暗中偷袭滨江营,外出的士兵中有三人无缘无故惨遭杀害。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吴敬诚深感不安,他意识到情况可能比他想象的更为复杂。
经过滨江府警备司令部的一番跟踪调查,终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暗中杀害滨江营士兵的人,竟然是总督府军政部的新军!
陈永宏司令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将调查审问的结果通报给了吴敬诚。
这个发现让吴敬诚震惊不已,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悄无声息的潜伏到了滨江城,他们隐藏得如此之深,不可掉以轻心。
吴敬诚安排李易阳亲自审讯作案嫌疑人,搞到了更多的信息。原来,提督朱胜毅与军政部殷沧浩暗中勾结,兵分两路展开行动,他们就是军政部的新军,企图为近期攻打滨江城扫清障碍。另外一路是朱玉山调集三个营的人马,准备对滨江城发动突然袭击。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吴敬诚不敢有丝毫耽搁。他立刻将总督府新军攻打滨江城的消息,及时通报给了袁光烈和王海荣,希望他们能够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二十九日清晨,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略微压抑的感觉。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上午,侦察兵如疾风般疾驰而来,他们的身影在尘土飞扬中若隐若现。
“报告营长大人!总督府朱玉山指挥的三个营,已经抵达滨江城二十里外的碾子山附近!”侦察兵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丝紧张和急迫。
这个消息像一道惊雷,瞬间在滨江营中炸开。滨江营的官兵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他们意识到,滨江城已经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