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尉缭突然又道,“王上,水攻之法,可令我军速胜,但以水攻城,从未有之,大梁城位于平原之地,恐怕会死伤惨重。~优′品¨晓?税_惘` \已^发\布¨嶵?欣~漳\截`”
“若是以前,我们不用去管,只要打赢,可如今,我大秦欲一统天下,便不能不顾这些百姓的死活。一旦真的死伤无数,恐怕会让天下人寒心。魏国之精华在于大梁,能尽量减少损失就减少损失吧,未来,这都是我大秦的领土。”
一瞬间,众人陷入沉思。
提起水攻的是你,说水攻危害大的还是你,可谓是好话赖话全都讲了。
王翦,蒙武等人也不由得朝他投去质疑的目光。
秦军水淹大梁,恐怕大梁城很难保存下来,但战场之上,军队要的就是胜利,而水淹大梁,则是损耗最小的代价,若是在以前,秦国绝不会犹豫。
杀神白起的彪悍战绩自是不用多说,可今时不同以往,秦国要一统天下,不仅要打军事仗,更要打政治仗,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就在众人沉默之际,王翦出声了,“王上,大梁城是当年魏国国力富庶时建造,其城墙高十三丈,墙厚十丈,使用夯土,更包裹条石,即便是用就是用投石车猛攻,也很难拿下。”
“再加上城内有数十万百姓,储粮不在少数,就算我们用几十万大军围困,三五年也不见得能够攻打下来。/薪\完*夲¢鉮!戦_ *哽·新_嶵·快-
这无异于是一场长平之战,攻城之战最为惨烈,士兵损伤不再少数,若在大梁城下损耗太大,我大秦一统天下的时间将再度延后,得不偿失。若是以水攻为主,不须强攻,一战就可拿下魏国,孰轻孰重,还请王上三思。”
苏铭点点头,“老将军说的有理,水攻势在必行,只是黄河堤坝宽厚,挖掘之时要引导其水淹大梁,尽量减少平原的损失,这些都要提前考量。”
“郑国,挖掘堤坝之事,你有何想法?”
“王上,请看沙盘。”
郑国指着沙盘,沉声道:“魏国之前修建过鸿沟,黄河与大梁可谓是比邻而过,最近的地方只有十多里,当年修建的鸿沟,就是以这个距离为要,在此处为起点,蜿蜒而下,近乎成了大梁城的护城河。”
“以臣观之,若要水攻,此战重点不在黄河堤坝而在鸿沟,但是黄河水浊,自上游滚滚而下,携带大量泥沙,很容易淤积在鸿沟之中,春季缺水,而鸿沟只有半渠水,想要水战,必定先清淤,才能引水为攻,这也就是信陵君所说的荣口决水。”
苏铭望着沙盘上的方位,问道,“这鸿沟有多长,工程量若是太大,恐怕会耽误许多时间,魏王虽昏庸,可魏国朝堂上也不尽是昏庸之辈,我们清理鸿沟,他们不会坐视不理。,看~书¨君′ `已_发?布~醉.薪·璋^結′”
说完,他停顿了下,接着道,“若用水战,须先迁走大梁城周边的百姓,免得伤及庶民,此事你们要记在心上。”
蒙武突然道,“王上,我大秦攻灭韩国之后,魏国如惊弓之鸟,放弃南面的防守,将魏国的精锐军队都集中在大梁城。此战,只要能拿下大梁,魏国便可一战而下。”
“以魏国之力,他们做不到坚壁清野,我们迁走周边百姓,可就近安置在韩国旧土,魏军就算阻挡我们挖堤,但又挡的了几时?”言语中充满了强烈的自信。
李斯也道,“魏国出了几代昏君,民不聊生,我大秦早己改变昔日以首级定战功之军规,韩国,赵国,燕国三国覆灭,百姓依然还是百姓,他们并未与国家一起同仇敌忾,除了我大秦之外,其余诸国君主皆昏庸无能,不得人心。”
“这是上天赐予我大秦的良机,六国注定要为大秦所灭,臣恭贺大王。”
苏铭看了他一眼,轻轻摇头,“攻灭六国,非孤一人之功,全赖君臣一体,上下一心,将士用命。好了,奉承的话就不必再说,水攻之事你们排布便是。”
说完,他看向诸位将领,“哪位将军愿意领军灭魏?”
一句话,大殿上的将领们都沉默了,眼里迸发出对战功的渴望,这是灭国之功,谁不想要。
而朝臣之中,有一人却不想要,此人便是王翦,他战功赫赫,己有灭国之功,若是再用兵,军功太盛,是祸非福。
武安君旧事,殷鉴不远,不可不察!
王翦沉默,本想出声的蒙武也就没有动。
年轻将领之中,蒙恬率先领命,“王上,魏国一马平川,利于骑兵奔袭,臣愿率黄金火骑兵攻灭大梁。”
他刚说完,王贲便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