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 > [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 180. 180(26w营养液加更) 郑玄荐才……

180. 180(26w营养液加更) 郑玄荐才……

也多了点欣慰,“他性情刚直,有持节谏言之能。若朝纲恢复,必为尚书之才。”

“国子尼亦然。说来此子与烨舒有些缘分,并州屯田事宜井然,子尼也曾有相关之言。我观其才,实为国器,非是深造经学可限,烨舒如觉他可用,不如委任一民生庶务之职。”

国渊其人,在历史上担任的也正是屯田相关的工作。

在郑玄的教导下,他人品出众,眼界开阔,更因为精通术算而能清楚明辨授田于民的种种事项,尤其是在一个区域内到底应该设置多少官吏和考察人员。

哪怕乔琰不急缺治理人才,都必须要将他给留下是如今这样的情况。

并州境内因为数年间的积攒还算处在正轨上,凉州却还是百废待兴的状态。

在乔琰不能舍弃并州,将过多的屯田官吏往凉州迁调的情况下,随着郑玄一道送上门来的国渊,她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错过的。

甚至,不只是国渊而已。

郑玄的弟子规模,始终保持在一个不小的数目,其中很可能有人根本没跟郑玄说上过几句话,但能被他筛选出来的,几乎都不是简单的人。

有些人并未表现出在政治上的才能,但很可能只是早前没有这个机会而已。

现在并州凉州有这个施展的平台,总会有人跳出来的。

而当并州手握蔡邕、郑玄、管宁等人后,进一步拥有了作为文化中心的吸引力,她也可以在挟制世家子弟为人质,以就读乐平为利益诱惑之余,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了。

她不可能永远靠着世家子来作为自己手下的文官,所以她需要一个培养黔首子弟出人才的体系。

人手名望已够,可以开始规划此事了。

她心中急转,却只是对着郑玄回道:“不知国子尼是愿意任职于并州,还是放手一搏扶困凉州?”

郑玄回道:“此事便不必问我了,我只负责荐才,牵线搭桥罢了,可不负责还要将对应职位都给想出来。”

言外之意,让乔琰自己跟国渊去谈,他在此地继续钻研学术。

但有这句话就够了!

人才已上了门,她实该自己来添上最后一把火。

乔琰又朝着郑玄行了一礼退了出来,盘算着明日便找国渊和崔琰谈谈。

此刻天色已晚,她还是先回乐平住处歇脚。

然而她刚走出不远,便见前头聚拢了一群身着乐平书院制服的小童。

不等乔琰走近,其中一副领头人做派的女孩儿,忽而抓着身旁小童的衣袖,朗声说道:“陆议这小子,以后就是我吕令雎罩着的,你们不许因为他是从庐江来的就欺负他。”

“陆议,把你念过的书背给他们听,省得他们觉得自己本事高人一等。”

乔琰扶额,顿住了脚步。

她的乐平书院已经发展到这种环节了吗?

七年的时间足以让他从知天命之年到耳顺,也足以让一个当年只有十岁的孩童变成今日英秀非凡的少年人。

在乔琰站定在他面前的时候,郑玄不难从她面容间依稀辨认出当年模样,但其风采已是远胜从前了。

像是皇甫嵩和卢植等人,这数年里多少还留意着乔琰的情况,又在官场与战事的沉浮中磋磨,郑玄却是在家乡隐居,聚集弟子讲学,著书立说,几乎将自己活成了个隐士。

骤然重逢,一时间只觉岁月匆匆。

在乔琰入座后他也颇觉感慨地提及了这种年岁之变。

乔琰回道:“您看马夫人情形何如?”

郑玄已到乐平有一阵子了,自然也已经见到了马伦。

非要算起来,马伦比他的年龄还要大上几岁,但在乐平偶尔往来路途上相遇,对方看起来实有人在壮年的行动风范。

郑玄笑道,“太史令心有天穹,不念老之将至,我当效仿于她。”

这话倒是有些一语双关的意思。

心有天穹既是心胸开阔,又是从事天文工作之意,不过非要算起来的话,郑玄在此道上也有些造诣。

在抵达乐平后,他格外欣喜地发觉刘洪也在此地。

他和刘洪该当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但不是他是师,而是比他小上两岁的刘洪在术算上是他的老师。

眼看刘洪在此地的历法推演和数学典籍记录都越发步入正轨,一改当年本事不得重用的情况,郑玄越发确定,自己选择前来乐平,应当是做出了个正确的决定。

刘洪、马伦这些与他年岁相仿的人都不觉得自己年事已高,甚至想在此地构建起一个数学与天文的世界,他又何必觉得自己年老。

乔琰这话劝得也对。

他刚想到这里便见面前乔琰奉了一杯茶到了他的面前。

“郑公道:“烨舒何罪之有?反倒是我应当感念有此避祸之地。”

乔琰回道:“这话说的不对,郑公人在高密,授业教徒,名闻青州,纵然有流寇过境,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