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E小说 > 宣和轶事 > 第216章 经筵讲开暗讽喻

第216章 经筵讲开暗讽喻

义务,苟不学则无闻于后、乱日长久,这是帝王应当引以为戒的。

但是像范祖禹认为的:今臣所录八篇,上起伏羲,下讫神宗,伏惟陛下宪道于三皇,稽德于五帝,仪轨于三代,法象于祖宗,集群圣之所行,体乾健之不息,则四海格于泰和,万年其有永观矣。

赵佶是无法认同的,要是仅仅照搬历代先王就可以治理天下的话,那还用变什么法。

对于经筵的内容,赵佶也有不同的看法,士大夫们认为“儒家经典”、“帝王之史”、“帝王训戒与祖宗之法”,体现了对入世安民的追求以及对传统和习俗的尊重,是与政治生活直接关联的知识,也是“政治”特性即政治事物本性的集中体现,因而成为了“帝王之学”具体内容的三个大的方面。也是经筵最重要的内容。

但是赵佶觉得经筵作为皇帝和臣子们交流学术的活动,要更加实用,不要空谈圣人之道,而是要更加偏向于解决大宋如今面临的实际问题,大家集思广益,而不是清谈误国。

像范祖禹说得:帝王之学,所以学为尧舜也。赵佶是完全不同意的,尧舜时和现在,时移事易,再说赵佶对成为尧舜没有任何兴趣,对成为李世民还是颇有兴趣的。

同样是经筵讲官,吕公着的话就深得赵佶的心意,吕公着认为:然则人君之学,当观自古圣贤之君,如尧、舜、禹、汤、文、武之所用心,以求治天下国家之要道,非若博士诸生治章句、解训诂而已。

这才是经筵的作用,考察有用的治国之道,并将这些道理用于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才是重要的。

至于什么修养圣德,皇帝要德行?赵佶这百多斤的德行卖给你你要吗?你要不然去问问李世民不讲武德开玄武门的时候德行好不好?再去问问朱棣进南京的时候德行好不好。

安重荣虽然是个军阀,但是有句话其实说得不错就是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老赵家怎么得的这天下,是因为德行好吗?说这话的人都该到太宗皇帝那里领一玉斧。

范纯仁有句话说得好:“人君读书,学尧舜之道,务知其大指,必可举而措之天下之民,此之谓学也。”

范祖禹这本帝学,是他给哲宗皇帝编的政治教科书,更是对之前经筵制度的一个总结。赵佶仔细翻阅了这本书,还圈阅了一些。然后对梁师成说道:“明日朝参后,召诸位宰执到垂拱殿议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