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众生平等。我佛家为天下苍生广开方便之门,施主不必客气,安心住下便是。贫僧还有功课,就打扰施主了。”惠洪和尚合十顿首。
刘玉当然不会拒绝,真诚地相送。他这次算是暂时找了一个落脚点,不用风餐露宿了。
惠洪和尚出了禅房,还没有走几步,就只见一个穿着黄色袈裟的中年和尚走了出来,双手合十说道:“师叔!弟子观那后生不是良善之辈,留在灵隐寺,恐引祸害。”
来者正是灵隐寺的主持德行长老,他的年纪大,辈分小,惠洪比他大一辈。“德行啊!我佛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刘施主遭逢大难,你我岂能置之不理?以我观之,刘施主与我佛有缘。此事就这么定了!”惠洪和尚用严厉地语气对于德行说道。
德行和尚卑微地低下了自己的光头,他不敢违背惠洪。本来这个主持的位置是惠洪的,是惠洪不要,才能够轮到他德行。加上惠洪享誉江南佛门的强大武力,给德行一百个胆子都不敢违背。
于是乎,刘玉就这么在灵隐寺呆了下来。
这一呆,就是整整两年的时间。
两年的时间,对于天下芸芸众生来说,只是非常短暂的一个岁月。
惠洪和尚在把《伏虎拳》默写了一遍之后,就带着原件前往江宁护国寺。他要将这份东西交给他的师父法空禅师。
见到法空,惠洪和尚就把事情的始末说了出来,并希望法空给出一些建议。事关满清皇室,惠洪也不敢妄为。
法空虽是出家人,但对满清皇室的事情很是清楚。他让惠洪放一百个心,绝对不会有什么事情,将《伏虎拳》送回少林寺。
惠洪大为不解。
“康熙爷的时候,天下反清复明者众,为保大清江山,康熙爷才镇压武林。如今数十年过去了,大清江山稳如泰山!我佛门也尊大清为正统。此秘籍能落入你手,乃是天佑大清!也是你的一番造化。少林寺南北一分,你将此秘籍送去,乃是雪中送炭!至于那位施主,恐怕也是无辜之人。我佛慈悲,能照拂就随缘吧!”法空禅师对惠洪进行了教诲。
整个大清都知道,少林寺分为南北。北少林已经归顺了大清。南少林是暗地里进行着反清复明。法空作为坚定的拥清派,自然是让惠洪将伏虎拳送到北少林。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惠洪要是真的不懂,那就不配成为法空的弟子。
惠洪放下心中大石,回到灵隐寺,好好专研一番伏虎拳,日后再送回少林寺。
另外,大清朝在这两年内却发生了大事。
旷日持久的清缅之战爆发了。
缅甸这个国家,自古以来都是华夏中央朝廷的藩属国。之所以会导致大战,其主要原因还是乾隆和满清的无知。
缅甸在乾隆初年,一直都是处于混乱的局面。年轻的乾隆还算是有抱负,利用缅甸的动乱,趁机扩大版图,将原本归顺于缅甸的各部土司,一点点地收入大清的版图之中。
乾隆十七年,缅甸贡榜国王雍籍牙崛起,建立缅甸史上第三王朝——贡榜王朝。雍籍牙野心勃勃,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版图,甚至有一次趁着暹罗内乱的时候打到其国都附近。最后在清廷的调停下退兵。
对于这样的存在,清廷应该是比较小心谨慎的。谁知更大的骚操作来了。
雍籍牙在缅甸还存在着竞争对手桂家的宫里雁,并且发生巨大的冲突。按照基本操作,清廷只需扶持宫里雁,就可以将雍籍牙困在缅甸,使得大清西南安稳。可清廷的做法却让人无法理解。宫里雁在与雍籍牙的战争中大败,走投无路的他向大清投诚,准备当大清的子民,收到大清的庇护。可清廷直接拒绝了宫里雁。宫里雁不得不投靠和自己交好、归清廷管辖的孟连土司。孟连土司也是一个浑人,他居然贪图宫里雁携带的财物,双方爆发巨大的冲突。清廷却是护犊子,示意孟连土司将宫里雁给宰了。
宫里雁一死,缅甸境内反对雍籍牙的势力瞬间瓦解。雍籍牙做梦都笑醒了。
几年的励精图治,新一任缅甸国王莽纪觉继承先父的意志,加大扩张脚步。莽纪觉命令缅甸军不停地扩张,甚至把手伸到了大清境内的土司,且不断地派出军队在大清和缅甸的边境内惹是生非,展现军力。
乾隆对缅甸的情势了解不深,只是象征意义地让云贵总督加强边防。清朝的漠视,却滋长了缅甸的野心。
于是乎,缅甸精心策划了一个大局,使得清廷应对不暇。两路缅甸大军杀入云南,清兵仓促应对。战火遍布边境。云贵总督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