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要官的?
老孙是这种人吗?朱由桦心里有些吃味,按照自己的记忆,似乎历史记载中的孙传庭并不是一个恋栈于权势的人啊。而且像他这种有本事的人,就算不要官,可真到了时候,朱由检不还是任命他为七省督师嘛。
有本事的人,只要这钻石发了光,那光芒就遮掩不住!
“殿下此番挽狂澜于既倒,乃是决意振作之仁君,当知江北之败,败在何处!”孙传庭才不管满帐的文官武将,他老孙出道的时候,也就周延儒比他资历大点,其他人都不过是小字辈。
“败在何处?”朱由桦听孙传庭这么一说,也想听听他的高见。
“败在何处殿下难道不知吗?皆败在人心!”孙传庭掷地有声,声如雷震。
“囊昔江北诸镇,一隅之地,竟有扬督(史可法)、淮抚(孙传庭)、凤抚(阮大铖)、豫抚(陈潜夫)四臣,并广昌、靖南两镇!(实际历史上还有一个登莱巡抚王滢)
令出多门,人心不一,将怀私心。东虏一至,奔窜躲避,此尚可逭。心志不坚者,倒戈解甲,弃王命如敝履,舍百姓似草芥,相争于路途,献媚向奴酋。人心之败坏,可见一斑。”
说到这里陈潜夫稍微抬了一下头,他是河南巡抚,但是在许定国举睢州投降满清之后,举措不宜,放弃豫东,使得黄河防线完全崩溃。要不是当时他手里掌握着四万众的机动野战兵团,且南北战事一触即发,根本无人可以顶替他。按照明朝一贯的尿性,早就把他下狱论死了。
现在孙传庭说他东虏一至,奔窜躲避,其实也是实情。不过大概是两人共事了一段时间,孙传庭看出陈潜夫是个怀有公心的好官,还说了一句可以宽恕。
这到提醒了朱由桦,陈潜夫的事情还是要处置的,最好把他投闲置散一段时间。不然以后这个轻弃讯地的大罪会成为他一辈子的污点,被人所攻击。想来陈潜夫也能知道轻重,以后还想继续干的话,这件事情肯定要有个惩处才能翻篇。
“江北不过半省之地,各区细碎,既不能全取民力,也不能施展进退,实乃大坏!”孙传庭也看了一眼陈潜夫。
他这话其实也没有把更深入的原因说出来,因为这和他想要专委江北军务有所冲突。朝廷之所以明知道任何一镇都根本无力单独抵御住东虏的情况下,还是把江北分成这么多块,实际上不过是因为封建王朝那套怕地方做大,互相制衡的烂事。
和历史上一样,周延儒也是因为手握雄兵,兼有藩王之利,才得以压服江南士绅和南京勋贵,接受朱由崧登基的。
人这玩意儿是什么批样,大伙儿应该都清楚。我既然是这么干上来的,那么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要是再派一个强势的督师大学士去江北,让他统合了江北几十万大军,这南京朝廷岂不是又要换届?
换届不可怕,可怕的是换届要死人啊!
老周不想被干下去,那么必然要使得原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利益团结到他麾下的兵马分散开来,互不统属,而是只听他老周一个人的。但是周延儒作为首辅大学士,怎么可能在处理半个天下的国政的情况下,还有足够的心力去兼顾几十万大军。
所以他只能带着刻意的将江北的势力分散开来,外加各镇也确实谁都不服谁,不愿意被除开老周这个总理七省军务大臣、首辅大学士以外的人差使。整个江北一盘散沙的状况,老周的不作为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愿意。
恰如历史上的马士英,他连周延儒的威望都没有,更加约束不住江北四镇,只能坐视他们军阀化,却毫无办法。
“所以孙抚军认为需要专委一员帅臣,全掌江北?”朱由桦表示认可孙传庭的话,未来江北确实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挥。
“不错!江北淮南之地,应当专设一员帅臣!”老孙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
朱由桦的设想则更加广大,现在湖广总督可以完全托付给堵胤锡,有他在湖北主持战事,湖南则交给章旷署理后勤等项,湖广安泰矣。
长江上游的重庆现在应该尚且在明朝官军的手中,这一路乃是江防的要隘,交给谁都不好说,但是交给一位传奇女将却是可以万无一失。
秦良玉!
按照记载这位老将军在张献忠的攻击下,仍旧保全了石柱土司,且始终秉持着明朝正统。重点是她在四川声名卓著,望隆位尊,资历完全足以号令全川。朱由桦准备任这位老将军为四川招讨大使,并封镇东将军总督四川。
有此二人在,上江便可以完全安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