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组织度,又有战斗经验,还因为长期的转战,把队伍中的弱小自然淘汰的部队,岂不是最好的兵源。
不说全部接管什么的,到时候朱由桦振臂一呼,能有个个把两万的部队前来响应,稍稍筹备衣甲,就是一支合格的步兵跑灰。
朱由桦这样固然带着目的性、功利性,而且看似很是冷血。但是与其让这些人在将来的反清斗争中毫无指挥,各自为战,全部无意义的消耗掉。不如跟了朱由桦,起码能挣一个死得其所,有功于国家民族。
心下一番计较,暂时还不能透露出来,朱由桦便跟着阎应元往城下去。浙江的事情还可以押后,反正江阴的粮食还没有筹措到位,粮长根本不急。到是阎应元替朱由桦买来的军匠今天就要接人。
这回都是买来的人,没有住处,只是暂时安置在阎应元的家中。路上两个人聊了聊,买来的都是附近的军匠,大多是各地原先的备倭千户所出身。再高级的阎应元也没有认识的了,技术水平谈不上多少,但是肯定够用。
前后接过来了七户,也有三十多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只知道被某位大老爷买来打铁,虽然惶恐不安,但是好赖在阎应元家吃了几顿饱饭,便也安定了下来。
一个社会底层的匠户,本来就没有前途可言,现在要是能顿顿饱饭,起码比给长官做包身工来的强!-----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完本神站】